(相关资料图)

这一通电话可以用举世瞩目来形容。中国最高领导人应约同乌克兰总统则连斯基通电话。新闻稿虽然不长,但是信息量巨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具有突破性的举措,中方将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家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与各方进行深入沟通,这个举措立即吸引了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这实际上也打脸了不少西方媒体和政客。从今年2月24日,中方发布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之后,西方舆论就出现了分化,一些期待中国发挥建设性作用,前不久访华的马克龙就是代表人物。而另一些则是冷嘲热讽,甚至指责中国“只说不做”,更有人抹黑中国的中立立场。但是中方将派出特别代表的举措让这种不负责任的指责不攻自破。接下来西方将亲眼见证中国开展一系列密集的穿梭外交。

大胆猜测一下,中方特别代表会谈的对象,不仅有冲突的当事方,很可能还包括欧盟国家。必须承认,俄乌双方立场差距较大,现在实现政治解决的希望很小、过程注定是艰难的。但值得强调的是,斡旋过程本身的意义不容忽视。

个人认为,当下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修复和欧洲的关系,而斡旋俄乌冲突可以促进中欧的接近。通过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比如,马克龙访华以后说欧洲要战略自主,认为欧洲不应该过多地涉入台海问题,连冯德莱恩的态度都在访华后出现了明显改变。现在在欧盟国家,所谓的与中国经济“脱钩”的论调已经失去市场了。

这种变化也是美国最担心的。俄乌冲突给美国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规训了西方阵营,不仅强化了欧盟对于俄罗斯的威胁感知,同时还生硬地将中俄进行“捆绑”,想让欧洲相信中国和俄罗斯“一样危险”。但现在,中欧关系逐步走出了低谷,走出了俄乌冲突带来的阴影,制定自己的对华政策而非追随美国,越来越成为欧盟政要的共识。这样的变化不仅对我们有利,同时独立的对华政策也是欧洲战略自主的前提。

前几天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在电视辩论中发表了个人对俄乌冲突的看法,结果被推上了舆论风口。尽管中方外交部发言人、驻法使馆等都做出了说明,明确表示这不是中国的官方立场,但依然有人不肯罢休。西方社会一向以“言论自由”自居,但这次却有近80名欧洲议员致信法国外长,要求其宣布中国驻法大使为“不受欢迎的人”。这不仅仅是偏见或者意识形态分歧在作祟,背后还有深层次的战略考量,那就是一些人希望把事情闹大,让中欧关系再次脱轨。

在这种背景下,中方出面直接斡旋俄乌冲突具有战略意义。促使俄乌早日实现停火,当然是最核心的目标,但要强调的就是,斡旋过程本身也是意义非凡,这有利于增进中国与主要欧盟国家的互信。如果俄乌冲突能够实现政治解决,欧盟将是受益最多的第三方。相反,如果冲突持续下去,则会给欧盟造成“慢性失血”,欧盟将永远依附于美国,绝不可能成为国际体系独立的一极。现在欧洲的对华务实派正在觉醒,我们也希望中国斡旋俄乌冲突能够给中欧关系的转暖再添一把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