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良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下简称《封神一》)低开高走了。


(相关资料图)

经过口碑发酵,连续五日票房日冠,走势强劲,累计票房突破6亿大关。这个成绩算不上大爆款,也未达到网传的回本线,但《封神一》已经找到了属于它的观众。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封神演义》一直充满了神秘色彩。

它够上古,神话味道浓,叙事足够宏大,既有可以发挥想象力的人妖仙,又有商周之变真实历史的恢弘质感,这些都是"史诗"的必要条件。

“每一个民族到了一定的阶段,都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一个追溯、提炼和重新表达。”在乌尔善看来,流传了3000年的封神传说,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一场梦。既然要做一部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神话史诗电影,《封神演义》这个经典IP,自然是首选。

而神话史诗大片,这在中国电影市场几乎是空白,乌尔善说,这正是《封神三部曲》的创作初衷。

传统的封神故事,大多围绕妲己和商王的关系发展,妲己是红颜祸水,更是十恶不赦的大反派。而乌尔善的这次新改编,提供了和过去影视剧不同的思路,他选择了一个普世的主题框架:父子关系。

在这个框架下,他又用2条主线,作为贯穿三部曲的纽带。

一是,善恶争斗。

商王殷寿,不再是脸谱化的暴君,而是擅长欺骗、操控人心的野心家。他借助狐妖法力达成野望,心甘情愿被蛊惑。

姜子牙一句“心怀恶念,妖孽自至”,成了点睛之笔。

商王最初被构建起的样子,是英勇、睿智、有权谋的狠角色,姬发、殷郊、崇应彪、姜文焕、鄂顺等“质子”是发自真心地爱戴、追随他,一度视为“精神上的父亲”。

姬昌在朝歌再见到姬发时,姬发已经在殷寿身边当了8年的质子。他是凭借腰间的家族玉佩才认出儿子,颤抖着说:“这是我儿子姬发啊”。

姬发却冷漠回应:“我是殷商王家御前侍卫姬发。”

正是因为这种盲目的崇拜,姬发上报了亲生父亲姬昌的计划,同时也间接导致了哥哥伯邑考的悲惨死亡。

二是,英雄成长。

等到商王露出邪恶的面目,姬发、殷郊、崇应彪等人的内心才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这句出自姬昌之口的台词,揭示了整个故事的核心,对父权的崇拜消除之后,才能成为自己。它也如一记敲打,穿越千年的时空,在当下的观众心中产生了回音。

“弑父”是《封神一》的关键词与重头戏。

第一次弑父,是在商王凯旋的庆功宴上,商王大哥殷启突然刺杀父王帝乙,然后殷启又被卫士姬发所杀,商王自然即位。当然,这一切都是商王利用妲己的妖术干的。

第二次弑父,是商王让姬发等四位质子们杀死四方伯侯,也就是他们的亲生父亲。

第三次弑父,是在末尾,觉醒的姬发与商王决斗,事实上在发生这一动作之前,在心理上姬发已经完成了一次“弑父”,因为他不再相信这位他精神上的父亲。这背后,是一个精神偶像的坍塌,也是少年英雄的反叛与觉醒。

最后一幕,姬发骑白马千里奔袭,穿越美轮美奂的旷野和麦田,那一刻,已经是衣衫破烂,满身血痕。死去哥哥伯邑考调教的神驹耗尽最后的气力,载着他终于回到了父亲姬昌身边。

乌尔善认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一个核心,是对家庭与伦理的重视。他将《封神》的故事建立在两个家庭之上,一个是姬昌、姬发的西岐家庭,一个是殷寿、殷郊的殷商家庭。

正如他在采访中回应的那样,拍封神,其他那些东西都可以放弃,但一定会保留这两组父子关系。《封神三部曲》本质上讲的是“一个关于英雄成长的故事”。所以他不再以姜子牙为叙述核心,而是通过质子姬发的视角,及其自我觉醒的过程,去再现“武王伐纣”的恢弘传奇。

这是乌尔善的坚持。

此外,《封神三部曲》开了一个大创举,就是三部连拍。该系列也成为华语电影史上,首部采取三部连拍模式创作的作品。

《封神一》讲的是商王殷寿暴虐无道,西伯侯之子姬发觉醒;《封神二》讲殷商大兵压境,姬发保卫西岐家园;《封神三》讲武王伐纣,封神天下。

为何会选择连拍,考虑因素也是蛮多的。

其一,场景的合理利用。

好些场景会在三部里重复出现,如果拍完一部,一两年后再拍下一部,即使场景没拆,也会变旧,老房子翻新,比毛坯房装修更难。

其二,年轻演员形象上的统一性。

拿小哪吒来举例。演哪吒的武亚凡,拍摄时才一米出头,5 年后电影上映时,16岁的他个头已经跟黄渤不相上下。如果不连拍,三部电影里的哪吒可能会是三张面孔。

还有“质子旅”的于适、陈牧驰、侯雯元等年轻男演员。

在开拍前,他们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培训,每一位身材都经过精心的锻炼,肌肉线条呈现出完美的状态。

他们解下衣衫,显露出一股令人心潮澎湃的勇猛之气。身着戎装,则成为了一位位威风凛凛、骁勇善战的少年将军。

一旦没有选择连拍,等到再开拍,重新训练的成本与时间无疑要翻番,且形象还不能保持统一。

其三,成本上的控制。

在做了大量考察和分析后,乌尔善与团队得出,三部连拍可以节省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成本。

实际上,《封神三部曲》能实现三部连拍,是请来了一位重要参谋指点迷津。筹备期间,乌尔善到好莱坞拜访了电影《指环王》的制片人巴里·M·奥斯本。他告诉乌尔善,《指环王》最重要的制片经验就是三部连拍,省下了很多钱。

2017年5月,乌尔善宣布拍摄《封神三部曲》,投资高达30亿元,计划2020年/2021年、2022年各上映一部。彼时,影片出品方之一的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表示,三部连拍以及30亿元的投资在中国影史上都是第一次。

一般电影的回本线是成本的三倍。如果投资30亿元,需要票房达到90亿元以上才能回本。而在电影开拍前,监制江志强对该电影的票房目标是100亿元。

阿良很早就看到过有关电影投资30亿的新闻,这个消息对一部电影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

“投资30亿的大片”,与“投资3000万的诚意之作”,光看这2个描述,可能就会情不自禁地给后者打更高的分数了,这是人之常情。

看到这么高的投资,正常人的反应是,进一步拉高预期,用更为审慎的眼光,甚至用放大镜来看这部大片究竟与这个投资额是不是相配。

“大片”这个词,已经是贬义词了,现下甚至很少用“大片”来形容一部优质的电影了。大片约等于烂片,已经是观众们潜意识里的一种反应了,因为预期一开始就起得很高,但在阿良看来,中国电影需要敢拍大片的团队,拍也许会输,但不拍永远不会赢。

耗资30亿元,花费近10年时间,一口气拍三部,专门邀请巴里·M·奥斯本担任制作顾问,一系列操作,足以看出《封神》的野心。

他们在做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一起做,就会简单一点。

但这背后的难点在于,拍摄周期会比常规的电影项目长得多。《封神三部曲》前期是一个庞大的建设工程,然后才是一个电影项目。

2018年3月,在青岛东方影都的 500亩海边空地上,一场奠基仪式之后,原地仿佛即将崛起一片工业园区,但其实只是要拍一部电影。

基建启动 5 个月后,2018年8月27日,《封神》开机,一切都像是一个规划严密的工业项目。

在宣传前期,《封神三部曲》主打高规格的工业化,片场最多有2800多人同时工作。郭帆去该剧组探过班,看到如此庞大的剧组有条不紊地运行,他感慨“掉根针都能听到”。

它的规模显示了乌尔善的野心,它的节奏显示了乌尔善的耐心。

最终,《封神三部曲》连拍了18个月,超过了《指环王》的286天,这也是开创了电影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三部连拍。

影片结束时,演职人员名单缓缓滚动,密密麻麻的名字,你很难忽视,这些幕后人员中,竟然有那么多的名字已经被打上方框(说明已离世)。他们默默诉说着,从筹备到上映,这10年是多么漫长又复杂。

30亿元的成本投入,高水准的国产电影工业制作,群星云集的演员阵容,加上在制作过程中的种种遭遇,都在不断推高观众们对《封神三部曲》的关注度。

在阿良心中,它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华语神话史诗大片”,既拍出了史诗气势,足够丰富的想象力,又让当代人能够走入这个神话世界,并无限接近自己的内心。

近日,乌尔善透露,“封神”的第二部、第三部已经拍摄剪辑完成,但后两部还没有进行视效、配乐和声音等后期制作。

“如果第一部上映后能回本,明年暑期档就能看到第二部了”。

“我们需要看第一部的成绩,才能继续推进接下来两部的后期制作。”

市场的偏好瞬息万变,乌尔善以8到10年的周期去做一个电影项目,这可能来自对电影品质的信心,也确实是一次很大的冒险。想必就连詹姆斯·卡梅隆也不敢说,会有观众会对他的《阿凡达》系列持续感兴趣吧。

“中国人到底因为什么而成为中国人,经历过什么不一样的历史,形成了现在的性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是乌尔善迫切想知道的问题。现在,他用《封神一》做出了一部分回答。

而随着口碑持续发酵,豆瓣评分上涨至7.7分,注定了《封神一》更适合走口碑发酵的长线。它的低开高走也释放了良好的市场信号,当用心的制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时,观众们是会发声的。

“《封神一》的每一张电影票,都是闻太师回朝的路费,你一票我一票,太师明天就回朝”。

“你一张我一张,跟着姬发回家乡”。

“你一张我一张,封神二三会开张”。

中国电影市场孱弱,早些年我们不太敢拍大片,尤其不敢拍好莱坞擅长的科幻、奇幻大片,现在我们敢拍了,阿良就觉得迈出了很好的一步,我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否见证中国电影超越好莱坞的时代,但我很庆幸,看到《流浪地球》《封神》这些敢勇于尝试与挑战的先锋,哪怕失败了,哪怕不好看,哪怕观众不买单,可我相信中国电影工业会因为有人愿意先吃螃蟹,而让大家都能吃上螃蟹。

所以,阿良不希望《封神一》输,不希望它输给那些圈钱的电影,输给那些外国的电影,那些好拍的电影,我希望看到第二部、第三部,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国大片。

2014年6月,《封神三部曲》开始剧本策划。

2017年1月,选角团队进行了15000人的全球海选。

2018年1月,20多位年轻人进入了训练营培训。

2018年8月,电影正式开机。

2023年7月,时间过去近10年,《封神第一部》终于与我们相见。

从2014年筹备,到2023年见面,近10年的坚持与打磨,乌尔善交出了他的这份答卷。不辜负每一份心意,每一张票价,每一位观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