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疗腐败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以后,我们才真切的感受到,从踏进医院的那一刻起,患者掏出来的钱,除了给自己治病外,还要调理一下那些无良医者的“贪病”。

在最近的消息当中,我注意到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事例。


(资料图)

一个是某省会城市的一家三甲医院,在医疗反腐风暴开始之后,医院的手术量急骤下降,呈现断崖式下跌,有医生透露,原来可做可不做的手术,现在一律不做。

第二个是云南普洱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杨文俊,在他担任院长不到四年的时间里,贪腐近三千万元。在他被查之后,到该院就医的病人,人均就医成本一下子降低了1400多元。

这两个事例的背后逻辑,道出了医疗腐败的内在因果“小病大治,过度医疗”。

手术可做可不做,意味着吃药或输液就能解决问题。之所以要手术,不是病情需要,而是出于创收的私利需求,一上手术台,治疗的门槛瞬间上升,收费自然不菲。

在我的记忆当中,大概20多年之前,那个时候治病还是以吃药和打屁股针为主,稍厉害点才给输个液,如果听说谁要做手术了,说明这人的病已经很严重了。可现在呢,医生不给开两个吊瓶,都不好意思让你进门。

甚至现在还形成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有时病人挂了号,做了检查之后,医生要是只给开个药的话,病人反而会不相信,认为医生是在敷衍自己。我曾经就在医院亲眼目睹过类似事情,有位妈妈好不容易给孩子挂了号,排了大半天的队,医生看了不到一分钟,然后就给开了一点药。结果孩子妈妈大发雷霆,硬说医生在糊弄她,质问“为什么不挂几天吊瓶”?看看,多么滑稽可悲的事情,可事实就是如此,很多人已经培养出了“小病大治”的潜意识。

除了做不该做的手术之外,医院最让人诟病的就是无关检查太多。很多病人到了医院之后,不管什么病,有用的没用的,先给你开上一撂单子再说,医院购置那么多高端设备,总得派上用场吧。就像那个引进一台设备,吞下1600万元回扣的院长一样,胃口那么大,他总得找补回来吧,而医院找补的对象,自然是病患。

医疗行业有着绝对的技术壁垒,除了专业领域内的医护人员,其他人一概不懂,只能悉听尊便,因为事关生命健康安全,没人敢于反驳和尝试,只能是医生说啥就是啥,对医生开出的所有单子,不敢有任何疑问。

还有那些天天游移于医院内的各种医药代表,为了把自己的产品推向临床,用尽各种办法,在每一片药都有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没有职业操守的医生不顾病人的实际需求,随意滥开方子,过度治疗,哪怕是医生多让你花了钱,到头来你还得感恩涕零。

为什么说医疗领域是一个需要有良心的行业,就是因为医患双方信息的极不对称,脆弱的病患在专业医护人员面前,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能照单全收。此情此景之下,如果哪一个医生的心歪了,想要刮几层病人身上的油脂,简直太容易了。

医疗腐败的背后,必然催生小病大治和过度治疗,其成本最终还是要落到病人身上。

医疗腐败不仅损害了患者的权益,也严重影响了医疗行业的声誉,破坏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不破不立,避免和预防医疗腐败,是时候建立健全严苛的监管机制了,尤其要突出对医疗设备和药品的监管,要扎紧医者不敢过度治疗的藩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