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本政府举行相关阁僚会议后宣布:从8月24日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对此,我们的社交网络上瞬间出现以下热搜话题:“我们强烈反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日本官员喝下核污染水4年后引退消失”、“日本民众将起诉日政府和东电”、“日本核污染水首次排海持续17天”、“日本政府已向儿童发核污水安全传单”、“中国日料店会大批量倒闭吗”、“日本62岁渔民叹息被政府骗了”、“上海8家日料店7家称无日本进口”、“受日本核污水影响最大的省份”、“专家不建议我国效仿韩国民众囤盐”、“岸田声称要求中方撤销进口管制措施”、“日本将用700亿日元处理核污染水负面信息”等等。当然相关话题还在继续被制造出来成为热搜话题。

有必要说明的是,根据东京电力公司的说法,已对准备排入海洋的核污染水进行了取样检测,其中氚的浓度“达标”。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东京电力公司认为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可以喝”,但是根据“日本官员喝下核污染水4年后引退消失”的报道来看,好像所谓“可以喝”又不安全。报道中提到喝下核污染水的日本官员喝的时候“颤抖着手”,同时提到4年后宣布引退,最终从公众视野消失。

一定程度上,不管这个报道是真是假,或是被处理过的核污染水能不能喝,都无法阻止人们的担忧。也就是说无论是日本国内的民众,还是周边接海国家的民众,都是难免会担忧的。但是担忧归担忧,基本的理性还是要有的。就拿我们国内来讲,不能因为这个事情担忧到上火,上火到愤怒,就干脆成了“盐荒子孙”。


【资料图】

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并非说这个事情该不该担忧或该不该愤怒,而是我们尽量做到相对理性的担忧和愤怒,而不是愤怒半天,把自己都绕进去了。别的我们不说,就日本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这事,首先它发生在日本海域,据专家分析最快也要240天后才会到达中国沿海。换句话说,就是有影响也不是当下就有直接影响。

所以现在就大规模地囤盐显然是没用的,反而容易影响盐的供需平衡,导致盐的价格上涨,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另外讨论归讨论,作为自己同胞别互相扣帽子,担忧也好,不担忧也罢,用脚投票就行,做好自己就行,别逼着所有人跟自己一样囤盐。

比如有人就说“日本要是不停止向海里排放核污染水,我就不再去日本旅行了”,这话先不说极端不极端,起码它是在用自己的判断做理性抵制,而不是因为愤怒日本政府的“肆意行为”,由于自己够不着日本政府,就开始跟不同观点的同胞交恶。

另外从性质上说,日本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这事是个国际问题,最终国际层面会给个定性,作为各国民众来讲,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关注事件进展,听不同专家怎么看,再就是时刻关注自己的政府如何应对。

说实话,真要是到了必须囤盐的地步,囤盐就不是抢购能解决的,而是政府层面、国家层面会给出综合的解决办法。就比如“专家不建议我国效仿韩国民众囤盐”和“岸田声称要求中方撤销进口管制措施”这两个热搜话题,已经很好地说明,建议层面不需要囤盐,措施层面已经对进口实施了管制。如此之下,其实我们静观其变就行。

最后我们重点说一说“日本将用700亿日元处理核污染水负面信息”这个话题。首先这事是真是假,我们不妨多进行信息的交叉验证。至于我们在探讨层面,依然要抓住两个重点。首先报道中说公关费用远远大于排污成本,是指的大于这个周期的排污成本,还是大于未来一直排污的成本,这是要搞清楚的。

事实上,我们根据报道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指的这个周期的排污成本。可实际上,从公关效果上来讲,却意味着一次性公关,长久有效。如此来看,日本政府的经济算盘还是打得不错,肯定不是只针对这个排污周期给出的公关预算。

其次要搞清楚,所谓公关是指的宣传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可以喝”的理念,应该不是强调核污染水“可以喝”或是直接让媒体说假话,当然也有这种可能性,但是以现在的国内国外的舆情来看,都是有难度的。至于直接删除“负面信息”就更难了,因为舆情发酵到全球后,这个根本做不到。

掰扯这个情况是想说,一开始愤怒可以理解,毕竟有担忧。但是随着信息的持续交叉验证,我们也该逐步回到理性层面了。这个理性不强求民族主义层面的立场,只是基于知识层面应该走向理性。因为只有如此,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清醒,不让盐荒变成自寻烦恼的后果。

我们退一万步讲,基于朴素的民族主义立场,骂日本政府也好、骂日本民众也罢,骂错就骂错了,起码不伤害自己和同胞。但是作为同胞之间的互相谩骂、鼓吹囤盐,却是真正切切的在伤害自己和同胞。所以,骂归骂,别骂自己人,囤归囤,不囤成盐荒子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