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天真蓝”“走在这样的蓝天下,感觉生活在南昌真幸福”……频频刷爆朋友圈的“南昌蓝”,令人惊艳。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好蓝天保卫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6月25日,我市空气综合质量指数为3.76,同比上升0.8%;优良天数比例为86.4%,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例均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数字赋能全天候精准监测治理

进出车清洗平台为施工车辆洗去尘埃,雾炮车喷雾为工地降尘,24小时监控设备监测着空气质量……这样的标准工地在南昌随处可见。

在西湖区朝阳新城一项目工地,进门的显眼处就立有一块电子屏幕,实时更新工地的PM2.5、PM10数据。

“我们设置了PM2.5的临界值,一旦超过,我们的共享平台便会报警,专职人员会立即进行查看,并启动雾炮设备和喷淋设备进行降尘。”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实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形成全天候环保监测网络,我市建设了环保大数据平台。在南昌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最新的空气质量、扬尘视频、企业在线监控、秸秆燃烧视频等监测数据实时展示。

日前,南昌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弹出一条预警信息,同时,工作人员手机上的南昌智慧环保APP上也显示了该条预警信息,“南昌红谷滩区G6001南昌绕城高速饶家附近发现有焚烧物在燃烧”。工作人员立即通过平台调阅了前端智能感知设备拍摄的该地点实时画面,确认属实后,大数据平台快速智能下发任务指令,并通过南昌智慧环保APP发送给相关执法人员。

执法人员收到通知后立刻赶赴现场,发现燃烧物为杂草,过火面积为35平方米。执法人员立即将火熄灭,避免了对大气环境造成进一步污染。

“目前已对市、县、乡三级大气工作人员开展扬尘污染治理和‘南昌智慧环保’平台操作培训,同时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高空瞭望视频监控设施、走航监测车等,累计调度各类大气污染问题501个,反馈整改完成率94.0%。同时,建立对反复整改不到位、污染严重的典型问题定期曝光机制。”南昌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陈坤琨说。

科学治气精细推进重点减排

位于青山湖区的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特钢”)将原计划2025年完成的245平方米烧结机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和球团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提前至今年完成,目前正在试运行。

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SCR中温脱硝工艺,项目建成后可以达到氮氧化物不高于50mg/m3的超低排放标准,预计每年减少臭氧前体物氮氧化物排放900吨。期间,青山湖生态环境局积极帮扶企业,为企业申请到专项资金1296万元用于项目建设。

方大特钢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只是我市帮扶企业科学治气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结合污染源清单更新成果,谋划了5个废气治理提升改造项目,投资总额3500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完成13家砖瓦窑企业集中分类整治,完成53家涉颗粒物企业和366家涉VOCs企业绩效评级动态调整,细化完善企业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明确55家涉颗粒物污染应急减排企业和480家涉臭氧污染应急减排企业不同预警级别下的具体减排措施及减排量。

不仅如此,南昌市还深入推进环境卫生“马路本色”行动由主次干道向小街巷和社区延伸,通过全覆盖开展马路冲洗、人行道洗刷、机动快速保洁、环卫设施高标准养护,有效消除主次干道、临街店面、街巷社区、城乡接合部和城中村泥沙灰尘和垃圾污染问题。

“下一步,我市将完善帮扶闭环管理机制,制定帮扶工作机制,运用便携式检测设备,下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现场帮扶,建立问题台账和整改进展调度表,强化整改落实跟踪。此外,完善空气质量预报会商机制,动态更新精细化巡查管控方案和污染应急减排清单,组织污染天气应对和管控效果评估,修订完善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陈坤琨告诉记者。(南昌日报记者刘文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