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汇聚你我力量,推动饮品可持续发展,助力国民营养与健康”为主题的首届中国饮品健康消费论坛在北京举行的2021年服贸会期间举办,《健康中国饮料食品减糖行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同时发布。《白皮书》明确指出,减糖生活将是“健康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与会各方专业人士对此观点予以肯定。

甜味剂取代糖是饮料发展趋势

随着国民健康饮食意识不断增强,减糖正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主流生活方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在演讲中呼吁,食品饮料企业要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规定,要帮助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当中的合理膳食,想办法在产品当中,尽可能地把糖的含量降下来。

“消费者健康饮食过程中,饮料行业需要进行减糖,可以通过减少添加或者使用甜味剂的方式进行饮料健康化。”陈君石表示,除糖果产品外,预包装食品中饮料、烘焙产品、乳制品是含糖量位居前列的三类产品,乳制品行业已经开始降糖的操作。

陈君石指出,甜味剂是代替糖的添加剂,国家对甜味剂的使用有相关规定。“市场上有天然甜味剂、人工甜味剂等,只要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消费者就可以放心。”他同时强调饮料行业发展,用甜味剂取代糖是一个趋势,“但未来不会完全替代,会让消费者有可以选择的余地。”

无糖化消费需求加大

作为论坛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中国饮料食品减糖行动白皮书》正式发布。报告显示,过量食糖是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疾病流行的原因之一,而含糖饮料的过度摄入使得糖尿病人群年轻化,发病率也逐渐上升。为了做好减糖行动,白皮书从饮料行业结构化、减糖健康、环保、品牌化等四个方面指明未来减糖发展方向。

据报告发布人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介绍,近期,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发布,其中对现阶段国民糖分摄入量提出了担忧及建议。该研究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含糖饮料销售量逐年上升,城市人群游离糖摄入有42.1%来自含糖饮料和乳饮料。“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率在25%—30%,明显高于成人,3—5岁儿童糖供能比高达4.8%,应引起足够重视。”阮光锋指出。

根据测算,目前我国软饮料增速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主要消费⼈群的减少以及⼈均消费量上升空间有限。因此,无糖饮料成为软饮料商家必须寻求突破的方向之一。

据了解,2019年我国无糖饮料销售占比仅1.25%,2014—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40%以上。据预测,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将在2027年达到276.6亿元,增速高、空间大,预计未来数年我国无糖饮料行业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

阮光锋认为,无糖化需求加大,并迅速形成了一股食品饮料行业低糖、无糖消费热潮。“对现阶段的饮料企业来说,应把握减糖新动向,以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速品牌化进程。”

上述观点在报告中得到印证。该报告显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饮料行业得到不断提升,需求提高产能进一步扩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饮料行业结构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在使用原料方面,目前国内饮料已经使用赤藓糖醇。赤藓糖醇是比较高端的甜味剂,只要规定使用量和范围,长远来说,对消费者是比较好的。

全民控糖时代的到来,让无糖饮料占到了消费风口。在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下,生产商开始重视这种转变,减糖成为饮料行业一大趋势。2018年,无糖饮料的成功加深了消费者对无糖饮料的认知,从而进一步带动了无糖饮料的发展。

另外,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每一个行业都应追寻的目标,饮料包装也不例外,而技术创新有助于环保;

无糖饮料的成功推出,使行业同时意识到品牌化可以快速打开市场,在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脱颖而出。

饮料行业是一个万亿级市场,从诞生至今,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瓶装水、果汁、凉茶、含乳饮料等细分市场层出不穷,产品的品牌化是稳定市场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开拓市场的良方。

行业深度参与减糖生活

事实上,早在2018年,“健康中国”合理膳食专项行动就明确指出: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随着这一倡议日益深入人心,近年来市场上的无糖饮品越来越丰富,众多企业开始以“无糖”为重点开发方向,竞争愈发激烈。

在引领食品饮料消费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保证食品安全仍是第一位,另外,还要对产品进行深度研发。“企业需要重视创新发展,通过创新加快产业升级,从工艺技术、销售渠道、营销等方面发力。”

目前我国饮料行业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产品、营销、渠道逐步走向多元化,产品生命周期明显变短,软饮料公司需要全方面的综合能力。对于现阶段的饮料企业来说,应把握“减糖”新动向,以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速品牌化进程。(记者 杨晓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