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汛期地灾防治驻县进乡活动上的授旗仪式。


(资料图片)

中国宁波网记者周科娜通讯员朱宁溪

4月15日,宁波正式入汛。在4月15日至10月15日的防汛期内,宁波将有一支专业队伍驻县进乡,走进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内指导巡查、参与风险研判,为当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专业指导。

那么,进入汛期,宁波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主要有哪几类地质灾害?哪些情况须紧急避险?正确的避险方式又是怎么样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向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作了详细了解。

30余名省水文地质队员

将入驻宁波10个区县(市)

4月19日,记者从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宁波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灾防治驻县进乡活动已正式启动,全市有30余名省水文地质队员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入驻宁波10个区县(市)。

“驻县进乡”是省水文队的四大职责之一,也是水文队的立队之基。叶汉云是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的驻县进乡技术专家,他告诉记者:“宁波已经入汛,接下来,将迎来梅雨季和台风季,在此期间,可能在短时间内迎来强降雨,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驻县进乡后,我们将奋战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时刻把人民群众安危放在心上,同时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技能,为宁波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贡献专业力量!”

宁波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进入汛期,宁波哪些地方是地质灾害风险防范的重点区域?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全市目前共划定4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余姚马家坪~杜徐岙、钱库岭~车岗头、鄞州塘溪童村、宁海岔路西山~桑洲黄罗洋等地区;15个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慈溪南部丘陵区、余姚西部低山丘陵区以及宁海县西部、南部低山丘陵区;其余山区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余姚马家坪~杜徐岙、北溪~溪山、宁海梁坑~俞陈~野猪坑、黄罗洋~白溪、城关周边地区、奉化溪口长龙头、象山石浦东南部、鄞州塘溪童村、慈溪匡堰~乾炳。

水文队和当地乡镇工作人员走访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宁波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四明山区域、天台山区域以及沿海易受台风侵扰区域,具体是余姚市、海曙区、奉化区、宁海县、象山县等沿山沿海区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矿处负责人表示。

此外,宁波的地质灾害防治时段相对集中,主要为汛期,特别是4~6月的“梅雨期”和8~9月的“台汛期”,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隐患。

宁波地质灾害发生前有哪些征兆可作参考?

宁波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

这些地质灾害发生前,都有哪些征兆?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教授级高工朱智勇介绍了三种地质灾害发生前的可供参考的征兆。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发生崩塌的前兆:

在山崖下突然出现岩石压裂、挤出、脱落或射出,并伴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响,这些迹象表明可能发生大规模崩塌;

当发现陡山有掉块、小崩小塌不断发生时,要注意可能会发生崩塌;

出现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也表明有可能发生崩塌。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发生滑坡的前兆:

山坡前部和后缘出现裂缝,坡脚处土体向上隆起;

泉水或井水突然干涸或变浑浊,原本干燥的地方突然渗水或池塘水面突然下降;

斜坡上的建筑物变形、开裂,电线杆、树木发生歪斜;

山体岩石内部或地下发出异常响声,在出现这种响动的同时,家禽、家畜有异常反应;

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临滑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在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趋势。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特殊洪流,是水土流失过程中介于挟砂水流与滑坡之间的泥砂失稳集中搬运的一种突发性极强、破坏性极大的地质灾害现象。

发生泥石流的前兆:

沟谷下游洪水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

沟谷上游突然传来异常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声音明显不同于机动车、风雨、雷电、爆破等声音,可能是由泥石流携带的巨石撞击产生;

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或冒烟,并有轻微震动感。

地质灾害如何避险自救?

专家表示,地质灾害出现前兆时,首先应该做到“躲”,即快速离开具有隐患的危险区域,如感觉隐患较大,通知周边群众一起撤离到安全区域或者应急避灾场地。

其次,是“报”,向村网格员具体汇报情况,网格员根据实际情况向乡镇、县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汇报。

最后是“等”,等上级主管部门及技术专家对灾害现场进行处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