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供热季结束后,北京热力将用户投诉量在100次以上的小区列为今年的改造重点,共梳理出5个低温区和16个集中热点地区,涉及供热面积765万平方米,用户8.4万户。经过今年的“冬病夏治”,这21个地区已完成热力站改造70项,二次线翻新1650米,楼底盘管更换10390米,二次线及户内阀门更换4160个,改造任务全部完工。

今冬96096保证畅通

所谓“冬病夏治”,就是将冬天供暖季期间发现的问题放到停暖后集中“治疗”。今年重点针对“近热远冷”“上热下冷”等居民采暖中出现的“老大难”问题进行诊治。

北京热力集团客户服务中心主任何迎纳介绍,同一个小区,离热力站近的楼,室温比离得远的高;同一栋楼里,顶层住户热得要开窗,底层住户却连棉袄都脱不下来……“近热远冷”“上热下冷”现象一直是居民采暖的“老大难”问题。传统的供暖系统主要依靠热水在小区内部管网循环,水力失衡就容易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对此,今年北京热力集团重点推进“二网平衡”项目,通过加装自动调节装置,对从热力站到居民楼之间的二次供水进行精准调节,让管网内水的流量配比达到理想状态,从而实现水力平衡,智能控温。

“今年热力集团还通过入户巡检开展散热器安装服务、热力站检修改造、二次系统检修改造及户内系统更新,一区一策、一案一策,制定解决方案。”何迎纳说。

目前,5个低温区和16个集中热点地区改造已全部完工,“通过非供热季的改造,能在有效保障用户家中室温达标的同时,保持系统平稳运行。”

何迎纳告诉记者,今冬供暖季,高峰时段将保持140名客服在线,96069热线接通率保持在90%,“我们对人工智能客服也进行了完善和培训,机器人的服务更成熟,争取在今年供热季,实现高峰期电话有效回访率100%。”

投诉集中热点地区之一:朝阳区小关北里

诊断:管线老旧 热力流失

治疗:大修换热器更换二次管线

从安苑路以南,北苑路以东,北土城东路以北,惠新西街以西这一大片地方,每隔一段就有几栋居民楼挂着小关北里的楼牌。这些居民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老旧小区,楼内是传统的上供下回式供热系统。

小关服务站生产组组长张雷介绍,小关北里地区供热面积共34.59万平方米,由于该地区二次管线失水量大,站内换热器效率下降,再加上老旧小区的楼年纪都比较大,楼体保温太差,热量消耗大,所以一到寒潮降温,投诉电话就比较多,是去年的投诉集中热点地区之一。

“这个锈蚀的地方叫‘沙眼’,会导致换热器效率下降,严重的还会串水,所以我们今年对这部分做了系统更换。”张雷手里拿着一块长方形的金属板,这是板式换热器的内芯。板式换热器是热力站里的核心设备之一,从热源厂出来的一次供水和进入居民家中的二次供水就是在板式换热器内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循环供热。今年夏天,小关北里3座热力站内共有5台换热器进行了大修,金属板内芯几乎全部换新,同时进行除垢处理,大大提高了供热质量。

此外,由于上个供热季期间,小关北里部分楼院内的二次管线、楼内穿墙立管、楼底盘管由于老化腐蚀严重出现了漏水、跑水现象,影响供热质量甚至有停热的危险,今年“冬病夏治”,小关服务站也对这些设备进行了系统更换,同时开展用户户内巡检和改造,对卧室、卫生间、厨房、客厅、地下室等部位进行更换管道、阀门、安装暖气等,共计完成改造83项,并为区域内7户居民更换老旧散热器14组。

5个低温区之一:丰台区芳城园一区

诊断:循环不畅 冷热不均

治疗:加装第二代室温采集器和调节阀

直径2.5厘米的暖气管被水垢和泥沙堵得只有筷子头粗细,用户私自加大暖气片导致本单元楼下用户家里不热,管线老化循环不畅,距离热力站近的楼门温度高、远的温度低……这些问题都是今年丰台区芳城园一区“冬病夏治”工作中遇到的。

芳城园一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管线老化腐蚀严重,热量流失快。房屋频繁买卖装修、私拆私改暖气造成二次系统水力失衡,使得芳城园一区在2020-2021供热季成为北京热力集团供热面积内5个低温区之一。

北京热力集团丰台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技术设备部经理董海峰介绍,芳城园一区供热面积61.72万平方米,17栋楼,4945户居民,丰台热力公司主要对楼内的穿墙立管和楼底盘管进行了改造。“管内水垢堵得多,水流细,循环不畅,用户家里的暖气片就会不热。”董海峰说,管线老化、腐蚀,日常其他施工也容易对管线造成破坏,一旦跑冒滴漏,失水严重也会导致供热温度低。

此外,为了解决小区内二次系统水力失衡的问题,丰台热力公司还进行了“二网平衡”改造,加装室温采集器和二次管线调节阀。董海峰说,以往的蝶阀只具备开关的作用,但新的调节阀可以调节水的流量,“距离热力站近的楼门,需要的热量相对较少,就可以稍稍压一些流量,距离远的楼门,可以稍微放一些流量,这样让整栋楼的供热管网处在水力平衡的状态,避免有的楼门温度高,有的楼门温度低。”

董海峰表示,通过这一系列能改造内容,丰台分公司计划今冬供热季将芳城园一区的投诉量在上一个供热季的基础上再下降30%。

老旧小区:宣武门西大街周边

诊断:供热循环系统不同

治疗:更新调整阀门维修供热管道

宣武门西大街周边最主要的几栋高层居民楼最早的建于1978年,各楼内的管线新旧程度不一,且供热循环也不都是上供下回,甚至有个别居民楼隔几个单元门供热循环就变了,复杂的供热基础条件给北京热力集团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正式供热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更多时间外,冬病夏治也是重要的一环。

“今年的供暖改造成效很快就显现出来了。”北京热力集团西城分公司金融街中心广内服务站站长康伟说,上个供热季结束后,周边老旧小区的供热改造施工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今年共涉及周边8栋居民楼的供热改造,包括楼底盘管、楼内公共区域供热管道的维修更换、阀门的更新调整等,也包括上个供热季当中临时处置的一些问题,又做了彻底的处理。

“像这样的阀门,今年更换、增加了近300处。”跟随康伟来到了宣武门西大街6号楼,记者看到楼道里最显眼的变化便是管线上那些崭新的阀门。康伟说,今年在楼内公共区域更换老旧管线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少阀门,作用是解决过去放水放气的老难题。往年要放水放气,必须要进到居民家里,居民不在家就比较麻烦。新冠疫情暴发后,要尽可能少入户而多解决问题。新增的阀门就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在楼道公共区域就能操控居民家中的暖气。如发生紧急情况,比如涉及抢修,就可以通过阀门的精准操控,达到只停某一间屋子的暖气而非全楼停暖的效果,居民整个冬季的采暖更有保障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