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乐琪 杨绪军)本市将规范市场领域重点从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昨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唐云华介绍,在保持对农贸市场和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现行核酸检测频次不变的基础上,将对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共同居住者每月开展一次核酸检测;餐馆、食堂、酒吧、食品生产单位、连锁超市等食品经营单位、美容美发、快递物流、外卖送餐、保安、家政从业人员持14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上岗;药店从业人员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上岗。

唐云华说,市场主体对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消毒证明和追溯信息的进口冷链食品,应做到不采购、不使用、不运输、不贮存、不销售;实施进口冷链食品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售卖,按照“谁拆包、谁消毒”的原则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本市持续推广应用“北京冷链”追溯平台,实现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目前已累计注册企业1.5万余家。

本市持续加强市场防疫执法力度,针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七小场所”等重点主体,高频次开展疫情防控执法检查,10月22日以来,共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1.05万家次,发现问题5918个。

由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市邮政局组成的六支市场领域重点业态督查组,针对农贸市场、食品生产等重点业态每日开展防疫督查,10月份已累计督查各类市场主体1849家,发现问题520个,涉及市场主体330家。对发现的问题已立即通报各区,督促企业落实整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