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为背街小巷启动动态治理,在细节处做“民生加项”。年底前,城市副中心老城区范围内81条背街小巷将全部完成“精治类”精细化提升。通州区城管委环境建设管理科工作人员郭娜表示,通过动态治理,让背街小巷既能“整得好”,也要“守得住”,还能“一直美下去”。

今年5月,利用拆违空地建起的“果园体育公园”内多了几个看似不起眼、利用率却颇高的小玩意——挂钩。

2020年初,“果园体育公园”正式向市民开放,每天都吸引了大量市民到公园内运动娱乐。今年开春后,街道工作人员在巡视的过程中无意间注意到,公园篮球场的铁质围栏上,东一个、西一个挂上了口罩、外衣等物品。凑近细看,围栏的孔洞上,被居民歪歪扭扭拴上了几个自制的S形弯钩,口罩、外衣等物品就挂在弯钩上。原来,到球场打球、跑步、健身的市民进场后,有时会顺手将口罩摘下,或是脱掉外套、摘下书包,然后再开始运动。但空荡荡的篮球场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脱下的衣物根本没地方放。为了图方便,附近居民就用彩色铁丝自制了几个S形弯钩,拴在了篮球场的铁质围栏上,专门挂口罩、衣物和书包。市民有需求,街道立刻行动起来。不光采购了一批可承重的金属挂钩,分散固定在了篮球场的四周,专供市民悬挂衣物和书包,同时还在篮球场内安装了可供休息的座椅。小小挂钩,一下子解决了健身爱好者的大问题。

同样动态的“民生加项”,也出现在了梨园中街一巷内。今年,一次征民意的活动打开了居民的话匣子。有居民提出:“小巷整治后,虽然增加了几处迷你口袋花园,但街边的座椅都是露天摆放的,头顶上连个遮阳的东西都没有。”最近,由20多名社区党员捐款建成的“最美家亭”出现在了小巷路边,日夜为居民挡风遮雨。而社区则向数百位居民征集好家风、好家训,将提炼出的家风家训篆刻在竹简造型的装饰条上,口袋花园原本光秃秃的砖墙,摇身一变成了“居民家风家训语录”墙,为小巷平添了文化味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