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大兴区观音寺街道以科技赋能为基础,以“实名制”管理为手段,以增设充电设施为保障,以群防群治为根本,探索形成了“防、控、疏、宣、查、劝”六步工作法。目前,辖区内已有577部电梯安装“车脸识别”系统,6512辆电动车实现“实名制”,增建充电桩、换电站等多种形式充电设施1300余处,增设充电口3126个。
在首座御园三里小区一单元楼内,记者看到,只要有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轿厢便立即发出警示,电梯门也无法关闭。在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街道强化“人防”措施,以网格为单位,相关科室、社区联合物业每日晚间检查。21个社区还成立了安全劝导队,楼门长、志愿者、在职党员自发当起“监督员”,每日晚高峰时段在楼院巡查,及时劝阻。
“目前街道内有3126个充电口,与辖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比例为1:2.75,高于需求配比,基本能满足居民日常充电需求。”工作人员表示,设备具有远程自主断电、火灾预警等功能,支持扫码、投币、刷卡等多种付费方式,不仅方便了年轻人,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也能够轻松完成支付操作,既安全又便利。
观音寺街道每辆电动自行车都有一张手写的“身份证”。“巡查发现电动车违规充电、瓶车分离等问题可随时通过‘实名制’台账查询车主信息,督促其整改。”街道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街道还在试点升级2.0版本,将手写编号变为二维码,实现扫“码”追源、“码”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