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早晨5时30分,国家游泳中心交通经理于家骥到达场馆,为上午的比赛做准备。每天比赛期间,15条班车线路、350余次车队进出,4000多名入场人员,在交通团队的疏导下,从未出现拥堵和混乱。他的手机屏幕始终亮着,电话几乎没有断过。

59岁的于家骥是北京交管局朝阳支队东外大队安监宣传民警,北京市“最美警察”称号获得者。即将退休的时候,被指派来到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担任交通经理,负责制定场馆交通组织、交通运行计划。

刚到工作区,于家骥的电话就开始响。冬奥会赛时,进出场馆的人群有运动员、裁判员、技术官员、冬奥安保大家庭成员等还有场馆运行的工作人员,单拿工作人员来说,就有35个业务领域,每个领域都可能涉及到交通流线问题。

“春节回老家的人都见过那场面:村里镇上,一条小路,堵到让人怀疑人生。交通场馆是一个道理,突然来了巨大的进出场需求,就得好好设计,要不然进门、出门的,一起涌到一个点上,大家就都别走了。”于家骥说,交通经理干的活儿就是规划各种车必须沿着哪条路走,开赛之后,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遇到走错了的,或者必须要紧急调整的,得赶紧制定新路线,确保各支运动队、官员、观众的车流不会互相“顶牛”。

开幕之前,于家骥和团队同事的时间永远不够用,所有业务领域都要沟通,了解工作人员的需求。仅一个媒体转播车,就得详细了解车辆到达时间、停放区域、驶离时间等细节,可是真到比赛的时间,每场比赛时间或长或短,各个团队的离开时间又可能与下场比赛的入场时间冲突,这一切,都得提前做好万全准备。“一份流程方案,改上百次,对我们来说挺正常的。”

自入驻国家游泳中心场馆以来,整个团队的工作时间基本是早晨5时多到晚上12时。场馆内,每天车流量超过2000辆,必须做到车证精准识别、交通运行顺畅、车辆停车有位。

于家骥曾经参加过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安保工作,业务上早已驾轻就熟。“从警生涯参加两次奥运安保,多有意义!快退休了,这个‘交通经理’,也是我退休后的一份骄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