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一中院3月31日新闻发布会获悉,近五年该院审理涉老年人诈骗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犯罪数额亦有大幅增长,而涉养生保健领域案件占到“骗老案”的42.5%。在此,法院针对老年人防范诈骗提出三项建议。
小礼品+假专家+饮料充特效药 骗取百余人近百万元
被告人张某等十余人在石景山、丰台等地引诱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免费健康咨询”活动,假冒“知名医院专家”现场看病、开药,将“百邦牌天元胶囊”、“百邦牌银杏丹葛胶囊”当做“特效药”卖给被害人,骗取百余名被害人90余万元。一中院认定张某等人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对其判处有期徒刑3年至7年不等,并处罚金。
刑二庭庭长江伟解析骗术:业务员通过发传单或打电话联系老人,以领取礼品或健康补贴的名义引诱老人参加“健康讲座”。讲座当天,假医疗专家谎称售卖产品为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的特效药,其实际成分仅为淀粉、果汁、水等,并无任何治疗效果。
遇老人忘带钱,业务员“帮忙送货上门”,实为跟老人回家取钱。诈骗人员众多,专门针对十分关注养生保健的老年人群体实施诈骗,分工明确,利用老人渴望关怀的情感需求,以言语上的关心骗取信任,使老人心甘情愿掏钱。
近期部分案件曝光后,有诈骗分子继续联系告知曾买保健品的老人,其保健品涉嫌欺诈违规,故办理退费,并以退费需交纳部分手续费等为名,再次骗钱。这些诈骗分子处心积虑不断设陷阱骗老人,毫无底线。
“骗老案”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 42.5%涉养生保健领域
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一中院审理诈骗案532件,涉诈骗老年人案件40件,占7.5%。诈骗老年人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2017至2018年审理此类案件诈骗数额多在100万元以下;2019年起,案件数量及犯罪数额均有大幅增长,部分案件诈骗数额在500万元以上。
近五年来,该院审理的“骗老案”涉及领域包括养生保健、投资理财、文物收藏等。其中,涉及养生保健领域的案件占42.5%。其中大多数案件是向老年人高价售卖三无保健品,或以帮忙办理保健品退费的名义行骗,还有的虚构老年人有疾病的事实,推销昂贵的养生服务项目,骗取老年人钱款。
绝大多数“骗老案”数额在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犯罪数额超500万元的占比达20%。而案发时钱款已被犯罪分子挥霍或隐匿,追赃挽损困难。
建议:加强自身防范+从严惩处犯罪+多部门“反诈安全墙”
北京一中院副院长马来客表示,这类案件被告人多利用老年人关注的养老、保健等事项实施诈骗。老年人群体往往防骗意识不强,证据留存意识不足,难以维权。针对此类犯罪,一中院依法“从严惩处”犯罪,关注老年人权益保护;同时强化司法宣传,联合社区开展防诈骗讲座等,织就防骗“安全网”,最大限度发挥司法审判的社会效果。
该院副院长谭劲松介绍,“骗老案”诈骗事由多样化,但主要集中在养生保健领域;犯罪手段专业化;被害人众多,犯罪数额大,追赃挽损难。对此,建议老年人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防范意识,勿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勿轻信推销,遇无法辨别真伪的情况及时向家人或有关部门求助,并保存转账记录、收据、对方身份信息等证据。老人的子女、家属亦应日常关爱老人,进行风险提醒。
此外,该院建议多机关通力协作,围筑反诈安全墙。司法机关加强打击售卖老年人信息等黑灰产业链,严惩侵犯老年人信息的行为;各级行政机关对保健食品、电信、金融等行业强化监管,整治行业内不规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