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北京冬奥组委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消防团队荣获“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

作为该团队一员,北京市延庆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员刘敬豪难掩激动。驻守海陀山的286个日夜,他和团队成员每天都要面对建筑防火和山林防火的双重挑战。他们昼夜巡视,时刻待命,用汗水和过硬的本领,交出一份优异的消防安全成绩单。

冬奥村里的“守夜人”

距离延庆冬残奥村闭村已一月有余,但延庆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员刘敬豪觉得,海陀山脚下的日日夜夜依然历历在目。

2021年6月,他加入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消防团队,开启了属于他的“冬奥时间”。“能成为冬奥村的一分子,我感到很光荣。”

作为防火助理,刘敬豪需要承担起对接冬奥村“村长”、沟通各部门、督促落实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宣传培训员工消防安全技能、联动应急处置等重要职责。不仅如此,消防团队还要面对海拔高、人员流动大、开馆时间长等一系列难题。

进驻初期,刘敬豪化繁为简,围绕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消防设施三大方面,细分出30个项目,对延庆冬奥村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消防安全“体检”和“评估”;他在中控室加装智慧消防物联网,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手段,对隐患风险点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智能预警,将消防问题防患于未“燃”。

为了降低疫情防控压力,同时不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消防团队将日常设备检查、消防设施测试等工作都挪到了深夜。“0点后、6点前,是我们的主要工作时间。白天更多的是与冬奥村各部门沟通、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对村内服务性门店进行消防检查等。”刘敬豪说。

据统计,进驻延庆冬奥村期间,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消防团队,共督促各场馆整改火灾隐患332处,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21份,并联合制作《中英文消防安全提示卡》送给服务保障人员和外籍人员,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风险点、不稳定因素。

“上天入地”的网格员

延庆冬奥村依偎在海陀山脚下,一座座半开放的中式庭院“组团式”镶嵌在山林间,既与地形地貌完美融合,又展现了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

对于消防团队来说,这份美也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我们面临建筑防火和山林防火的双重压力。”

为确保“零火情”,刘敬豪在积极沟通对接森林防火部门之外,还与团队成员不定期上山巡查。他们每人背着15公斤重的细水雾灭火器,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角落。

针对冬奥村疫情防控压力大、建筑设施多、人员流动大、临时电器设备复杂等情况,刘敬豪专门制定《延庆冬奥村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依托106名网格员,联合安保、交通、电力、公共卫生、业主方、燃气等各部门,建立联值、联调、联处“三联”工作机制。

刘敬豪用“上天入地”来形容这支团队。在平均海拔约940米的海陀山上,在延庆冬奥村建筑内部、地下仓库、地下办公室……7个大网格、14个中网格、85个小网格,到处都有“火焰蓝”和网格员们坚守的身影。

海陀山冬日气温普遍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消防团队的成员们身着大衣,厚毡帽下一双双眼睛仔细筛过每一个网格。“19座地下消火栓、681座墙壁消火栓、3720具灭火器、2637个感烟火灾探测器、6046个喷淋头……”进驻的286天里,消防团队走遍了冬奥村的每个角落。

闪耀冬奥的“火焰蓝”

其实三年前,刘敬豪就曾担任2019年北京世园会消防救援站副站长。“能在三年内参与延庆的两次大事,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最近两年的春节,刘敬豪都因为任务在身,没能陪在家人身边,但家人始终给他最坚定的支持。刘敬豪说,对于家人的付出和支持,他心中总有一丝愧疚,但更多时候则化作干好工作的动力,每名消防员都必须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用行动揭示消防员这个称谓的深刻含义。

如果说冬奥村消防安保是一场硬仗,那么没有灭火战斗就是最完美的胜利。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消防团队用汗水和过硬本领,撑起一方服务保障冬奥会的消防安全坚盾。而“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就是颁给他们的特殊“金牌”。

消防安全主管张振月,指挥助理汪建国,作战助理张小帅,通信助理陈子昂,备勤车组指挥员张儒、王岩……刘敬豪说,“这份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消防团队的每一个‘火焰蓝’。”

村内零冒烟、零火情,队伍零感染、零违纪……服务保障冬奥村的这9个月,我们消防团队一直绷着消防这根弦,做到了万无一失。 ——延庆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员刘敬豪

新京报记者 李睿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