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没有包装的小花束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

一扎洋甘菊15元、一支向日葵配尤加利叶10元、一束洋桔梗配小雏菊18元……在超市、商场、步行街甚至菜场,你有没有发现,区别于曾经包装精美价格较高的花束,如今这种一杯奶茶钱就能买到的“简约轻量”式鲜花,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而这背后,或许藏着一个消费品类的市场转型。

简包装的花材越来越受青睐

在东部新城一家盒马鲜生里,市民刘女士正驻足在鲜切花专柜前挑选。最后,她购买了一扎单瓣芍药、一束三头百合,共花费50多元。“如果在超市或者菜场买,还能便宜个一二十元。”刘女士笑着说,家里之前买的花刚刚凋谢,她要带新花回去。“我每个月会买两三次花,花费基本不会超过100元,以前买一捧大花束的钱够现在我买两个月的了。”

如今这种简单包装甚至没有包装、价格基本在二三十元的小花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女性消费者的选择。除了大型超市、商业街区甚至菜场外,线上平台、直播间、团购上这类简包装花束也比比皆是。

每周四傍晚5点,在统计好消费者下单的鲜花品种和数量后,何先生把它们写在表格上,键盘一敲,2000多公里外的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就接到了来自宁波的这笔订单,两三天后这些产地直供的鲜切花就会来到消费者手中。

何先生是宁波“报达鲜花”的一名工作人员,线上鲜切花销售的生意,他们已经做了3年。从最初的一次下单三四十扎,到如今最高峰能出售几千扎,消费者拉满了20多个大群,他们的经历也算是鲜花轻量化消费的一个缩影。

“我们一周做一次鲜花团购,每次品种在10种左右,价格区间在十几元到三十几元内,每次单量基本稳定在1000扎左右。”何先生告诉记者,这种原生态的扎花,尽管不修边幅,但在近几年的鲜花消费中,成为异军突起的存在。

“这类消费群体特点非常明显,大部分都是热爱生活的女性为自己购买,而且复购率不错。但是对于价格比较敏感,一旦单价超过35元以上,就会立刻影响销售量。”正因如此,到了母亲节等传统鲜花销售节点,他们的生意会下降。“那个时候,大多是送礼需求,就会转投传统花束怀抱。”

原生花材或将成为鲜花消费新潮流

在过去20多年,中国花卉消费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扩张。

据艾媒咨询的统计显示,如今中国网民中在线上年均购买鲜花3次至5次的比例接近五成,其中女性消费者比例显著提升。拼多多就曾发布消费数据指出,节日期间,女性的鲜花自主消费意识有所增强,占比超过65%。而叮咚买菜在今年妇女节发布的数据则显示,在鲜花消费领域,女性更偏向于购买价格50元以下的小花束以及价格更低的鲜切花花材。

记者从采访到的几家花店中也了解到,在平时,女性客户选择未经包装的直供花材远超包装花束。“大家花钱更注重性价比。”——“轻量化”和“简约化”,成为女性消费鲜花产品的新选择。

除了性价比,一些消费者也表示,相比收到花束,自己购买的产地直供花材更有一种生活的仪式感。“花材要通过醒花、修剪、插屏才能显现最后的装饰效果,整个过程也是放松解压心情、愉悦自我的过程,这是包装好的花束难以达到的。或者说花束和花材本就是不同的商品,前者是一种标示性的东西,是给人看的,后者更像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融进了自己人生的小美好。”一位消费者如是说。

在甬经营多年鲜花生意的刘媛天认为,在消费需求不断变化的当下,鲜花产品的转变也具有时代性。“我们不能说这种轻量化的原生鲜花产品会取代传统花束,但在未来几年内它的市场肯定会持续增加。”同时,由于此类花束二次加工少,且电商渠道占比较高,因此她也提醒消费者,购买时要注意品质的把控,不能因为一味追求低价而跌入质量陷阱。

宁波晚报记者黎莉文/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