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TITAN第一线

“你们要不要看看自己在说些什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半月不到,我们对奥密克戎病毒的态度可以说是180度原地调头,从密接的健康人都要方舱隔离,一瞬间就成了倡导阳性无症状感染者甚至轻症患者带病上班,这种转向别说对于经历了3年封控的我们而言,想必,对于任何人来说可能都难以跟上这种节奏。

在“多地宣布无症状和轻症可正常上班”的热搜词条下,不少网友就心存忧虑地表示“这不妥”。在他们看来,“自身抵抗力因人而异,呈现出来的病症也不一样,有些与老人同住,家里有一个甚至两个小孩的,应该尽可能延后他们感染的时段。一刀切地在一起办公,增加了阴性群体的感染风险,是不是太不道德了?”

随着身边人肉眼可见的感染增多,以及普遍存在高烧、嗓子巨疼、放屁增多等症状,乃至开始死人的背景下,有人发誓与“躺匪”(呼吁开放的群体)势不两立,有人抱怨放开的时机不对,有人指责放开太仓促没有准备,也有症状不那么明显的人感慨“就是个小感冒”,但是情绪化的叙事之外,却是包括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大都市在内,一直延续到乡村的全民缺药。

需要指出的是,这波举国一药难求并不是缺少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的治疗新冠特效药奈玛特韦和利托那韦(商品名为Paxlovid),而是最为普通的感冒药、退烧药连花清瘟、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而且这一波缺药风潮已经持续了十多天,至今不仅没有看到缓解迹象,反而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像北京、珠海、南京、安徽阜阳等多个城市一样,呼吁退烧药等紧缺药品将采取按需拆零销售、实名登记、限价、限购等措施。

以广东珠海为例,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洛索洛芬钠胶囊七天内购买量不超过6粒,布洛芬混悬液七天内购买量不超过1瓶,并且规定“上述品种七天内只能选购其中一种”。南京规定“153家零售药店统一拆零销售,每个顾客限6粒”,阜阳规定“每人次实名(凭身份证)购买退热药不超过3天的用药”,甚至连首都北京也明确“投放至药店的大包装退烧药严格要求按需拆零销售”。

在北京等多地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早就开始带病上岗后,如今浙江、重庆、安徽等地倡议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均可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正常上班”,应该说这也是在开放后超出预期的激增背景下做出的一种无奈选择,毕竟,奥密克戎并不像专家呼吁的那样听话,能够天遂人愿实现“错峰感染,有序变阳”。

这一波感染高峰,从北京到三四线小城市,可以说各地窗口单位无一幸免,超过半数工作人员感染甚至全系统瘫痪的不在少数,连山东滨州12345热线接线员这种并不接触外人的行业,都因染疫导致24小时热线无法维持只得改为每天6小时接线,严重程度可以想象。

一方面是不断感染的岗位职工,一方面是染疫高峰期急需运转的公共保障体系,这种两难境地下就像医护人员不得不带病上岗一样,各地企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被要求带病坚持上班,甚至不少生产企业的职工也要带病坚守就并不难理解了。只是,在最基本的感冒药、退烧药都无法满足需求,北京这一波染疫高峰重症比例、死亡比例以及未来走向并不明确的当下,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呼吁是不是应该慎重一些?

就像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评论的那样,“被群嘲躺平的德国,现在阳性也是要居家隔离的。”

一名旅居日本的网友分享了日本的做法,居民抗原筛查自测是阳性后,必须把检测结果和症状发到政府的一个专门APP平台,平台收到信息后就叮嘱你不要出门,在家居家隔离,然后政府的职能部门(社区和志愿者)会根据你在平台上叙述的症状,专门给你送药上门,这样的老百姓不存在担心没有药吃,也表明政府防疫是放开了,但还是有职能部门在做这方面工作,老百姓就有个定心丸。

在网友看来,日本这是真正实现了“常态化防疫”而不是简单一放了之,感染了就居家休息,职能部门承担了防控责任,防疫物资按需分配,无需抢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邻日本的做法值得学习。

很多人好奇,我们为何买不到退烧药、感冒药?其实,这并不难理解,长达三年的感冒药、退烧药限制销售,哪个药企、哪个药商敢大量生产囤药?过往三年中,你又见过身边哪个朋友感冒发烧了?

就像药厂所言,“一直以来,各地严控四类药售卖,患者基本不会囤药,药企卖不出去货,很多四类药的企业、药店在这一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倒闭。”一些药企手里的四类药产品保质期甚至到了三个月的临界期,但此次“囤药潮”爆发后,这批药品瞬间被抢光。

尽管11月份已经有了明确的四类药松绑动向,但药企们基本都没有接到明确通知,药企根据以往经验,仍然对存货、备货有疑虑。有从业者感慨,但凡提前半个月向药厂释放一个明确政策调整信号,恐怕药厂也不会放过这个开足马力抢占商机的良机了。果真如此,我们也不用如此窘迫拆盒售药,在上海排队几小时买到2片布洛芬,甚至呼吁大家互相分享退烧药了。

此轮开放大城市暴露的不足,还可能随着春运到来,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在三四线城市重复上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表示,“这次新冠疫情的感染高峰不是一般的高,是疫情海啸,在过去的一周我们都已经感受到了。”

他预计,即便我们的医疗资源已经吃紧了,但这次疫情的重症高峰还没到来,跟随着感染高峰之后,重症的高峰马上就要到来。他提醒,接下来的一两周内会迎来重症高峰,因此各医疗机构应该早做准备。

在目前病毒重症率、致死率尚未明确的前提下,有序放开很有必要,但着急倡议阳性感染者带病上岗,甚至抱怨群体免疫速度太慢,寄望于短时间内所有人感染一遍,完全忽视病毒的潜在危害,绝非明智做法。

就像92岁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接受采访时提醒的那样,“必须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在他看来,“防疫战略的转变,绝不意味着所谓‘躺平’,更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

吴敬琏认为,“最关键的是用普及第三针乃至第四针疫苗(特别是蛋白重组、复必泰等非灭活疫苗的注射或吸入)、储备一定数量的Paxlovid等特效药来应对重症疾患等办法来为身老体弱的脆弱人群提供充分保护。”

退一万步来说,时下最起码也应该等到退烧药解决之后,再倡导“带病上岗”,毕竟,对于重症率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以其他经济体开放之际的数据估算,也是我们的医疗机构难以承受的量级。

把病毒危害说得太重,或者完全忽视奥密克戎的危害,都不是正确态度,积极做好应对举措,而不是简单放开,才是避免民众恐慌的根本之策。

时下,放开之后街上反而空空荡荡比管控时还冷清就说明,对于奥密克戎,大家依然是心有余悸,消除恐慌绝不是一味忽视病毒危害,而是科学应对,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