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禁燃令要不要松绑?”

刚刚过去的这个元旦,是三年来第一个可以痛痛快快跨年的新年,从重庆解放碑到南京新街口,从石家庄中山东路的人潮到上海南京路上重现的“拉链式人墙”,从烟花之都湖南浏阳火爆全网的沉寂式焰火,再到全国多个禁燃城市民众冲破禁忌尽情燃放的叛逆,可以说借助烟花爆竹,彻底让人释放了心中的积郁。

在网络热传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一名年轻人点燃手中的烟花,面对前来干预的民警,他平静地说,先让我放完了就跟你们走,等他放完了民警告诉他,放吧,这三年大家都不容易,放放烟花能释放一下;在河南,面对民众燃放烟花的热情,原本是前来执勤管理的民警摘下帽子,站在人群之外静静观看,这一幕让人感受到了执法的温度。


(资料图片)

当然,同样是在河南,元旦过后的第二天深夜,发生在鹿邑县因放烟花引发的骚乱也让人忧心。民警在劝导年轻人时,受到冲击,警车也被几名年轻人掀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无论如何,面对烟花爆竹燃放禁令这个老话题,今年大家的讨论格外热烈,而新年各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纵”,似乎又让很多人看到了这个春节能够尽情燃放的希望,毕竟,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春节而言,烟花爆竹才是过年不同于任何一个节日的最独特习俗,而如今别说是一线城市,就四五线之外的县城都被列入了禁燃名单,原本就越来越淡的年味随着鞭炮声的远去变得愈发寡淡。

时下春节将至,对于走出三年疫情阴霾后的第一个春节,不少民众渴望恢复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不断在网络上平台上表达着对年味回归的期待。

从1986年最早实施禁燃令的北京开始,到现在禁燃令已经遍及四五线城市,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一刀切禁燃”。以“除夕至正月初五、正月十五在主城区、县(市、区)建成区可以有限制燃放”走红网络的山东滨州为例,其实当地在2019年之前并没有“禁燃令”,虽然滨州版禁燃令明确规定除夕至正月初五、正月十五元宵节可以燃放,但参照去年临时出台全域禁放的经验,当地其实早在元旦之前已经出台通知,至元宵节之后的2月6日期间在市区、县区、乡镇驻地禁燃。

各地实施“禁燃令”的主要考量就是环保和安全,毫无疑问,在禁燃的这些年中关于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伤人事件大幅减少,造成空气污染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金属微颗粒等物质排放也减少很多,即便是有限度的燃放,新年跨年夜之后各地普遍重污染的空气指数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作为春节最重要的习俗,烟花爆竹对中国人的过年有着别样意义,这项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驱赶年兽。更有声音认为,烟花爆竹还能抑制病菌消除瘟疫,甚至将时下遭遇的疫情归结于禁燃。

这样的说法虽然没有科学道理,但确实体现了民众对解除春节禁燃令的一种朴素期待。在支持燃放的群体看来,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传统风俗,是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一年到头来,辛辛苦苦的老百姓就盼着过年热闹热闹,在烟花爆竹中释放情绪表达喜悦,并对未来寄予希望,凝聚精神力量,从这一点来说,支持燃放的意义远大于环保和安全问题。

非常重要的一点,时下的烟花爆竹技术已经可以兼顾环保和安全,再执着于禁燃可能除了“懒政”再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另外,年味趋淡和传统节日不受人重视,比起年轻人追捧那些热闹的圣诞节、万圣节,与其禁止过洋节不如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恢复传统节日的美好习俗,以春节为例,当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盛,吃穿不再是春节才有的改善之后,仅剩的一点燃放烟花爆竹的年味又被人为禁止了,自然年味就越来越淡。

毕竟,除了阖家团圆,燃放烟花爆竹就是过年最重要的仪式,有限度地解除春节禁燃令,恢复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特别是对经历了三年疫情羁绊的国人来说,用一个不受约束燃放烟花爆竹的春节来释放积压心底三年的郁闷,驱散萦绕在生活中的阴霾,是再合适不过的载体。

对于政策的制定者来说,除了考量烟花爆竹燃放背后的环保、安全问题之外,还应该遵从于民众的呼声进行政策调整,满足民众期待,这种呼应民意的举动并非是对民众的妥协,而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彰显。

时下,经历了各地新年狂欢和河南鹿邑县的骚乱之后,烟花爆竹是“放”还是“禁”,无疑成了摆在各地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考验施政智慧。遵从民意放开燃放,又怕影响权威助长大家呼吁的底气,继续禁止又让社会太压抑,在缺少情绪泄压阀的现实面前,也可能按下葫芦浮起瓢。

不过,在我看来,无论是从恢复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年味考量,还是顺应大家的呼声来说,都应该尽早明确春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时下距离春节满打满算还不到20天,烟花爆竹的生产运输都需要时间,对于解禁而言,不仅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这个春节,大家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场肆意燃放的烟花狂欢来释放积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