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样,我都要为75岁依然不放过自己,也不放过自己拍过的电影的许鞍华鼓个掌。


(资料图片)

——遇言姐

前两天遇言姐喜欢的香港导演许鞍华突然上了微博热搜,打开一看,原来是她表达了和汤唯在电影《黄金时代》的拍摄当中“彼此都不满意”

结果这条热搜下面,评论区出现了各种维护汤唯的声音,甚至有人说许鞍华是“绿茶鼻祖”

整篇谈话中,遇言姐捋了一下,大概讲了这么几个问题:

拍摄前剧本沟通不够全面,所以彼此的想法没有实现;汤唯很努力,然而她用力点的地方并不是实现影片中人物的核心,这让许鞍华陪着汤唯做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汤唯没有演出人物萧红基本的状况,冷不冷、饿不饿等等,但是自己没有及时指导;“ 她(汤唯)还是有个心理障碍,不化妆但希望还是要漂亮,还是有一点要求“,爱美,不按要求穿棉袄;自己不知道怎么指导演员,过了这么久,才想明白。

首先,我们看看《黄金时代》的战绩,从票房看确实是一个滑铁卢。

因为许鞍华虽然是一个擅长拍文艺影片的导演,但是她却诚实地说过,拍电影要让投资人赚钱

然而《黄金时代》在上映后却并未达到预期,票房一落千丈,仅收获5100多万,对外公布的投资金额是7000万,足可见这是一部亏大钱的电影。

据说当时还是依托中信信托携手百度金融、中影股份及德恒律所联合推出“消费众筹+电影+信托”的全新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然而《黄金时代》作为试水信托产品,结果还是亏钱了。

汤唯在各重大电影节上的获奖记录,只有“51届金马奖”的提名,并未获奖。

但是,许鞍华却通过这部电影拿到了:

∗第51屆金馬獎-最佳導演

∗第9屆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最佳導演

∗第9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

∗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等5个大奖

简单地说,即使是拍了一部赔钱的电影,依然没有影响许鞍华成为“女性电影导演之光”,同时2020年,她还拿到了“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金狮奖”

这是全球首位获此殊荣的女导演。

许鞍华还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紀錄保持者

好学生和好导演的许鞍华

许鞍华的父亲是一个文书、一名知识分子,母亲是一名日本人。

许鞍华名字中的“鞍”是鞍山的意思,因为她出生在辽宁鞍山。

两个月大的时候,许鞍华跟随父母到了中国澳门,和祖父母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

小时候,因祖父和父亲都爱好古典文学,所以她背诵了很多古诗词。

5岁的时候因祖父母回广州定居,许鞍华来到香港开始与父亲共同生活。

许鞍华从小读书就好,可以说是个学霸。

小学就读圣保禄小学部,中学就读圣保禄学校,在香港中学会考中英文科考得到A级成绩。

而圣保禄学校是在香港中学会考中取得“10A状元”和文凭考试7科5状元最多的学校之一,类似北师大附中这样的中学吧。

上了大学,许鞍华是港大全年最勤奋的学生。

本科期间,她所有的课一节都没落下。

毕业时,她被授予“一级荣誉生”称号。

学校办舞会,她要去,但也得带一本书去:

“TM的,反正都不会有人约我去跳舞。我就带着书本去看。”

所以许鞍华从小就一帆风顺,既聪明又努力。

以荣誉学生的身份毕业后,许鞍华带着奖学金去了英国伦敦学电影。

她对电影的热爱就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每当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她便会跑到电影院看电影。

她的期末论文总是在写电影,最后大学老师说:你这么喜欢电影,为什么不学电影呢?

1975年,许鞍华从英国学成回国,先去了新加坡,帮同学做副导演;

几个月后,她又回到香港为著名导演胡金铨做副导演,跟着名导进的电影圈,她的时间一点都没有耽误。

1979年,许鞍华拍摄了她人生中第一部电影《疯劫》。

许鞍华的处女作《疯劫》,影片故事取材于发生在香港的真实案件“龙虎山凶杀案”。

这个初出茅庐的女导演,在第一部作品上映之后,就获得了当时香港的最高票房,还拿到了第17届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

很多人觉得她肯定是运气好,自己碰上了。

可是这部悬疑电影,是许鞍华推敲了很久、准备了很久才开始拍摄的。

这部由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让许鞍华一下子名声大震。

不过,在当时的香港影坛,许鞍华的脾气可能要大过她的名气。

副导演关锦鹏有时会不听她的话,两个人就经常在片场吵架,还常常会在片场大骂副导与录音师。

因为这脾气,包括一个业内如此年轻又迅速成名的女性导演太少,让当年的许鞍华吃过不少亏。

最惨的时候,她是孤军奋战,没签任何公司,也没人支持她,连拍摄电影的资金,都是自己一点点筹来的。

1983年,许鞍华拍了一部《投奔怒海》,这部片投资300万,赚了1600万的票房,口碑票房双丰收,也被公认为是许鞍华最好的电影。

当时的新人刘德华,在《投奔怒海》中斩获了金像奖的最佳新演员,这部电影也获得了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许鞍华第一次获得最佳导演奖。

而让许鞍华再次获得该殊荣的电影,已经是12年后的《女人,四十》

又是小投资电影,但叫好又叫座,赚得1400多万港元票房。

许鞍华也因此斩获了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这部电影也直接将扮演女主角阿娥的萧芳芳送上了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舞台,一时间,风头无两。

萧芳芳将身处复杂人际关系当中,愁肠百结、心力交瘁的阿娥这个底层平凡女性的形象演绎得鞭辟入里,然而许鞍华温情且细腻、平实却深刻的导演视角也出力不少。

1997年,许鞍华将张爱玲小说《半生缘》搬上荧屏。

张爱玲向来以苍凉辛辣的文笔、犀利孤高的气质闻名,想要亦步亦趋已经艰难,更遑论提供惊喜。

首先,挑选角色本身已经构成难题。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愤愤不平,为何让面目气质皆寡淡清瑟的吴倩莲来诠释顾曼桢这个角色,然而梅艳芳扮演的姐姐顾曼璐,却是叫人信服的。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梅艳芳只是往梳妆台那一靠,一个眼波荡过来,烈焰红唇,神情却凄艳,那种青春芳华不再的昔日名伶气质呼之欲出。

许鞍华的眼光不是不刁钻的,她精准地捕捉到了梅艳芳身上那种扑朔迷离的冶艳气质。

千禧年初,许鞍华最为人称道的作品,当然要推《男人四十》,而7年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以及紧随其后的《天水围的夜与雾》更是让“许鞍华制造”深入人心的扛鼎之作。

从一个个个体、一个个家庭的切片当中,我们得以窥见一座城市、一个时代的波澜。

真实、温情,残酷却不悲惨。

这也是许鞍华最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2012年许鞍华拍摄《桃姐》,由博纳影业和香港合拍片常客银都以及男主角刘德华共同投资,在香港、台湾和内地票房都创下许鞍华个人电影生涯的记录。

一个服侍了一家五代的佣人桃姐,一生为服侍主人家兢兢业业,在生命即将走到最后的时刻,不得不住进了老人院,在这之后,她养大的富家少爷的“亲情”才一幕幕上演。

但这部片不单单是讲香港养老院的故事,而是主仆之间的那种不是亲情而又胜似亲情的温暖而又感人的故事。

在电影《桃姐》拍摄之前,许鞍华没有足够的资金,她向刘德华说出了那句让所有人心疼的话:

“我很久没有足够的钱了,你能不能帮帮我。”

善于拍摄真实、温情、市井生活的许鞍华,一直未嫁,75岁了还和妈妈租房住。

她打趣说是因为自己太丑。

许鞍华说,30几岁的时候,母亲也催她结婚;慢慢有一天,母亲突然跟她说,你不适合结婚,她没有说为什么。

努力自省的导演和演员

保持着香港金像奖最多获得者录的许鞍华,毋庸置疑是“香港女性导演之光”。

而汤唯,这么多年一直努力地刷新着自己的成长记录,尤其是《分手的决心》一片让她包揽了韩国各项大奖。

作为演员,无论是演技还是挑剧本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

尤其是她拍《黄金时代》的时候,拿的是当时低于市价的报酬(据说全部明星在《黄金时代》的总片酬才370万,这里还有像黄轩、冯绍峰这样的明星)。

当时汤唯一部电影的片酬据说是800万,肯定是拿着低酬、带着对许鞍华专业口碑的信任进的组。

而且,她提前几天进组,还单独要和导演共处一天。

可谓真诚至极。

就像她自己说的——“我拼了命”的

“知道导演不满意,但也不知道怎么样能让导演满意,她已经拼命了。我自己真的也不知道呀,也希望当时我知道就好了。“

那么,这样的两个人究竟是为什么彼此不满意呢?

这种不满意,也是直接导致票房滑铁卢的原因之一吧。

遇言姐觉得其中有这样几个原因:

1、很多看过电影的影迷都说剧本有问题,剧本的冗长、过于文艺的台词都是这部电影的硬伤;

2、许鞍华对民国电影的掌握火候未够,大家都知道她最擅长的是刻画真实市井的生活。越是她生活过的地方,她越能拍出生命力。《胡越的故事》、《桃姐》、《女人四十》的成功都证明了这一点;

3、许鞍华可能真的是一个不会调教演员的导演,她更多的能力是对时代感、全局感的掌握。但是,因为拍她电影而荣耀加身的女明星也不少,比如萧芳芳在《女人四十》、叶德娴在《桃姐》都得到大奖。但是,这两位女明星在获奖前,拍过的电影都比汤唯多;其次,她们拍摄的题材,都更接近她们生活的时代和环境,而民国时代的流亡女作家,距离汤唯和许鞍华都有些遥远;

4、导演和演员的“化学反应”也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导演和主创演员的沟通是不是顺畅,是不是可以深度理解,这些都非常重要。

从许鞍华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其实当时她们两个都感觉不太对劲,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所以这种别扭就会加剧,到后来越来越影响彼此的沟通。

更何况许鞍华可能不是一个强势的导演,看到不对,也没有指出来——她不会演,我也不会导

听起来特别像没法一起过日子的夫妻。

再加上许鞍华对自己的要求又很高,过了10年的时间,还对这个片子自我反省。

一个到了70岁还承认自己不会指导演员的导演,非常符合她这40年对自己的要求和反省。

你看,她对口碑票房都不错的《桃姐》还要说一句,和“叶德娴的问题”

而汤唯,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演技也时好时坏,她可能就是那种需要导演更多指导、更多培养的演员;遇到会培养、会指导、会沟通的导演,就会大放异彩。

这是一个导演和一个演员的自我要求。

两个性格和工作方式不匹配的导演和演员,再优秀都难以碰撞出火花。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都要为75岁依然不放过自己,也不放过自己拍过的电影的许鞍华鼓个掌。

这年头,能说几句真话的导演,才能拍出好片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