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我们经历的“过山车”气候已经来了,我国寒潮预警持续拉响,虽然在今年小寒,“三九”阶段,都是属于典型的“大范围升温”并且热入春的情况。

但是,这会我们再次回到了冬季气候模式,在寒潮,大范围雨雪的影响情况之下,我国迎来了气温的大转变。


(相关资料图)

很明显,我们从最初的偏暖局面,要逆转为偏冷了。

当然,从冬季以来本身的气候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已经1月上旬经历了大范围的升温,很显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区域已经彻底逆转为偏暖了,大范围区域还是偏冷1度左右。

只有青藏高原,东北等少数地区是偏高1度左右,例如我国华南地区,还是保持偏冷1度到2度左右居多。

所以,再次迎来寒潮气候,必然我国的偏冷局面会更加的强烈。

从1月11日下午的风云卫星图像来看,我国西北地区的“冷云”已经到来,西北地区的降温已经明显出现了。

例如:新疆温泉,最高气温已经下滑到了-7度左右,而最低气温也将进入-21度左右,而过后气温还将持续下滑,在1月12日至14日之间,最高气温都将保持在-15度左右,大家要做好保暖了。

而随着冷空气不断东移并且南下,我国东路,中路,西路的三路冷空气——产生的冷气流都将南下,在1月15日的时候,随着西南旋涡的增强,冷空气不断南下,这个时间段我国长江以北几乎全方位都进入了降温区域。

到了1月16日的时候,南北大范围地区都是全面降温了。所以,这一波冷空气是“通透性”寒冷,而且冷气流最远还会抵达东南亚。

而且,我国气候中心也多次说明了,预计在1月17日早晨,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云南东部至贵州南部、湖南南部、福建北部、浙江东部一线,相对于常年的寒潮表现力度来说,也是较强,我国气候中心也是连发寒潮预警,大家要准备好棉衣了。

当然,在寒潮的影响之下,我国大片区域也是冷得发紫,例如:新疆,黑吉辽,内蒙古非常地明显,而在贵州,华南,江西等地也是大片的16度到20度的气温下降区域。

所以,我国南方这次也要准备好棉衣了。那这一次——今年首场寒潮,最强雨雪下在哪里?

从雨雪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西北的降雪已经到来,因为这是冷空气影响起步阶段的主要区域,在新疆沿天山一带、伊犁河谷和西部山区、西藏西部等地局地有大到暴雪(10~19毫米)。

所以,暴雪已经来了,而过后,降雪范围还将继续扩大, 在1月14日左右,我国东北,华北,内蒙古中部等地将会扩展出雨雪,部分地区还有大雪。

而南方这个时候主要是降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大面积的降雨,其中江西,福建,浙江等地还有大雨,暴雨。

冬季出现如此强烈的雨雪真的是有点不一样,在去年夏季,长江中下游一直希望下雨,结果似乎都转变到了冬季来下了。

所以,这可能也是极端性转变的一种趋势吧,而到了1月15日的时候,降雪范围还将持续扩大, 并且南移,山东,陕西,河南等地的雨夹雪,也变成了小雪。

而南方地区的雨雪范围变得更多,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均出现了大面积的雨夹雪气候。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气候中心也再次明示了,在冷空气发展的结尾时段,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雨雪的迹象,所以,华南有可能迎来2023年第一场雪。

当然,对于我国内陆多个区域来说,也是大范围区域迎来2023年首场雪,真的是“瑞雪兆丰年”了。

整体上来说,这次雨雪范围覆盖了我国所有的省市区,其中东北,华北,黄淮,江汉,江淮等地均有明显的小到中雨转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部分地区大雪,局地暴雪,主要降雨就是在江南,华南。

而最强降雪在陕西南部、山西大部、河北西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重庆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这6省市,最强降雨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等4省,局部有暴雨。

而值得警惕的是,在12日至14日,江淮、江南、华南等地将有雷电天气,这种气候在冬季少见,大家要防范。

然而,在这一波寒潮之后,还有一波冷空气在酝酿了,预计在1月18日前后,还将有一次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所以,1月中旬还是有两波冷空气发展,新冷空气又在酝酿。那很多人又在问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冬季偏冷了?

的确,今年的气候变化非常复杂,在1月上旬的时候,很多人看到我国全国大范围升温,多地出现20度以上,都说今年是暖冬,结果这一波寒潮来袭,看到后面预计还有一波冷空气,又在说今年冬季是冷冬。那到底是冷冬还是暖冬?

其实这个问题真的不想再次强调了,一热大家就说暖冬,一冷大家就说冷冬,这个其实都是错误的,因为冷冬,暖冬的问题只有在冬季结束才知道,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提前知道。

就算是每次在进行对冬季是冷,是热的预判上,最终判断准确了,那是不是就能说明“精确度”?也并不是,预判只是提醒大家做防御。

同时,无论是冷冬还是暖冬,我们要根据实际性的气候变化判断为主,因为在整个冬季之中,我们可能遇到大升温,也会遇到大降温。而且,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极端性的气候变得是越来越多。

所以,无论是在我们经历的冬季,还是未来我们在春季,夏季,还是秋季,都可能遇到极端性转变,所以,要想减少这样的气候转变,我们必须要改变我们全球变暖的局面才行。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不断呼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多植树造林等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气候才可能变得更好,极端性气候也就会缩减很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