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但是诉诸网络,谋求某种轰动效应是否是合情合理的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又是否会导致“寒蝉效应”,以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全部内容,都要接受公开审视,这种行为又是否会戕害实际的教学效果?

在河观舆 | 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又一高校教师因为发表不当言论上热搜了!

昨天下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情况说明》称,日前,网络平台出现我校一教师在课堂发表不当言论的网帖,引发舆论关注,该校高度重视,已于第一时间启动调查程序,调查期间暂停该教师的教学工作。

很多网友纷纷疑问,这位老师究竟发表了什么不当言论。说实话,现在的新闻无头无尾,全凭热心网友爆料。据热心网友爆料称,该名教师疑似发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言论,话里话外,对美西等国家的社会治安、管理模式、现代科技等持有一种仰视姿态,这些言论,导致同学们不满,遂拍视频上传至社交网络,一时引发热议。

以上是网传信息,事实经纬真相究竟是什么,还有待官方权威调查通报。现在的信息流布还不够充分,我们还无法判断这起不当言论事件背景、经过,不过,从熙熙攘攘的网络讨论来看,这是一起涉及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事件。围绕这起事件,我觉得有几个事实需要厘清。第一,是否存在断章取义。目前从网络获取的信息是碎片化的,那么,网络上流布的信息是该名教师的全部讲课内容,还是说,作为一种“扯闲篇”,或者是正式授课之前,用以“活跃课堂氛围”,下意识地放松了对教师身份的要求,满嘴跑火车。是口不择言,还是说从根子上就跑偏了。

第二,不当言论是否冒犯课堂,是否涉及伤害民族情感。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但是,揆诸报道,一些高校教师屡屡被曝光,课堂发表不当言论,后续处理措施多为调离教学岗位或者是解除聘用合同,但是鲜见对于主管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分管领导处理意见。讲台三尺有神明,尤其是高校教师,承担着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更应该守住底线,不能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应该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前段时间,合肥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宏友被高中生反呛就是前车之鉴。

第三,未经允许,将课堂内容上传至网络,是否合情合理。一般来说,课堂作为一个小范围的公共空间,其具有一定私密属性,如果老师的授课内容存在问题,也应该是及时向学校分管教学、师风师德的相关部门反映,但是诉诸网络,谋求某种轰动效应是否是合情合理的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又是否会导致“寒蝉效应”,以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全部内容,都要接受公开审视,这种行为又是否会戕害实际的教学效果?我赞同课堂是一种双向的互动,但是,课堂上的问题,应该止步于课堂,当然,我也认为,学生有反驳老师的表达自由,当然,这种自由应该是有理有据的,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或出于某种政治正确的考量,更不是胡搅蛮缠。

人人都有麦克风,传播技术赋权,让传播本身变得不可控,在公开场合的一言一行,都会可能接受更大范围的审视。说到底,我们还是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自由有两种,一种是积极自由,一种是消极自由,一种是勇敢说“不”的自由,一种是保持不“说”的自由。两种自由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智慧,但最终的原则,我认为是应该首先保护好自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