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如果你在一家工厂上班,那会是全村人羡慕的对象,邻居会考虑把女儿介绍给你。

30多年后,如果有人问你在哪个工厂上班,你内心的第一反应大概率是瞧不起你,你连忙解释自己不在工厂而是在写字楼里。

为什么短短30年时间,社会对工厂的看法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什么现在一边是年轻人不好找工作,另一方面又是工厂招人难?

今天我就聊一聊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01荣耀的工厂

1990年,一个小县城里的棉纺厂纺织女工每月工资有接近200块钱,如果你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那里玩具厂里的工人,每月工资可能会达到1000元人民币,而那时的中国农村,平均月可支配收入才57块钱,全国有四分之三的人都住在农村里。

对于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能进一个正规的工厂里工作,是人生莫大的荣耀,那时工厂的招聘也十分严格,女性身高155以上,男性身高165以上,且需要长相端正,不能近视,年龄最好在25岁以下,至于待遇优良的好厂,不托关系甚至完全不可能进去。

当时的农村人,心心念念的一件事就是早点把女儿养大,然后送到南方的工厂里打工,这样用不了几年,家里就能重新盖新房子,买上手机,甚至还能添置一些电器,成为村子里人人羡慕的“有钱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工厂的工人曾是中国最好的职业之一,即便当时的工厂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两班倒,月工作30天,依然每年都有大量的人蜂拥而至,前年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剧中西北山村的女孩子麦苗去福建打工赚到了钱,同村人羡慕她家生活的改变,就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福建。

那个年代几乎所有人都遵循着这样的模式:读个小学或者初中——在家里帮着种几年地——满足年龄条件之后立马把女儿送到工厂里打工。

这是改变家族命运最快的方式,也是很多农村人唯一能理解的翻身机遇,至于供孩子读大学这件事,在很多人眼里不仅不具备性价比,也确实没那个条件。

所以进工厂,就是那个年代普通人最好的出路。

02空荡的工厂

但是时间过去了30多年,如今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一种局面,现在的中国南方,大量的工厂开始招不到人,月薪开到6000都无人问津。

年轻人宁可去送外卖也绝不进工厂。

甚至某些场合你和别人聊天,别人一听说你在工厂工作,多少都有点瞧不起你。

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人说是因为工厂工资低,工作太辛苦,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现在很多工厂招工的时候表面说的是月薪4000-8000,落实双休,实际上等你进入工厂就会发现,双休确实是可以双休,不过前提是不加班底薪只有2200。

南方很多工厂真实的情况是,早八晚八,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不能随意上厕所,出车间喝水要向拉长打报告,甚至部分工厂目前还是全程站立工作的状态。

进这样的工厂先不说工资高低,对于现在的90后00后而言,人生自由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他们自然不想选择这样的工作环境。

现在很多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一直在吐槽996,加班严重,我说句公道话,对于在工厂工作的朋友而言,你的工作环境其实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工作。

你觉得早九晚九不开心,他们可能觉得还能早上九点上班,可以多睡会,很开心,

你觉得加班多单休无法接受,但在他们眼里,只有加班拿加班费才能养家糊口,不然就只能拿底薪2200。

为什么八小时双休至今都没有完全落实?这可能就是其中原因之一,中国不只有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还有大批蓝领工人,以目前中国工人的收入水平,不让他们加班=无法养家糊口。

为什么国家提出要产业升级?

因为低端制造业工资就这水平,代加工就是被两头剥削,大头被原材料和品牌方赚了,分到你手里的就只够养家糊口,为什么美国日本都要进行产业转移?

就是因为像纺织厂、玩具厂这样的代加工制造业是利润天花板非常低,中国香港在很早以前就做过代加工,1990年,香港的GDP达到了769亿美元,当时中国大陆GDP才3878亿美元,香港一个城市的GDP就占到了大陆的五分之一。

当时香港工人月收入中等偏低的在6000元左右,比大陆很多人一年的工资都要高很多。

但是代加工发展到一定地步之后,香港就出现了工人工资涨得慢,逐渐接近天花板的局面,很多工厂工人月工资也就只有10000多一点(中国南方部分工厂开始接近这个收入水平),所以后面香港就把很多工厂都搬到了内地,只保留了高利润的产业。

这就是低端制造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工资低,发展有瓶颈,工人收入上不去。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那就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把赚钱的行业比如造船业、飞机行业、光刻机、微电子、空天科学、生物工程、新能源等行业全部攻克下来,让中国的工人能够从事高利润的工作,这样以前你每天工作12个小时只能赚到4000块一个月,未来可能一个月就能拿到20000块。

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进工厂,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因为工资太低,工作太累太辛苦,但这还不是原因的全部。

还有一个隐藏的深层次原因一直被大家所忽视。

那就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30多年前大家之所以都愿意进工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当时大部分中国人都生活在农村里,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做玩具的工厂对于很多人而言,那就是当时他能接触到的最高科技,在这样的先进行业工作,确实很有面子。

但是30多年后的今天,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你和别人一说你在工厂打螺丝,别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没啥技术含量,是纯粹的重复劳动,而那些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比如程序员、金融行业工作人员,别人一听你的工作内容,就觉得高大上。

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满足,也有精神需求,还有自由需求,同样开出6000的工资,很多人就是愿意去办公室坐着吹空调,去外面自由的送外卖,而不愿意去工厂关在里面重复打螺钉。

年轻人的选择既符合人性,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未来的大方向其实很清晰,就是要淘汰低端制造业工作,让年轻人去从事高收入、高技术含量的高新技术工作,我们不能一边抱怨工资低,一边又不愿意产业升级,这不合理,美国没办法通过打螺钉打到世界第一,人均GDP7万美元,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

一边进行产业升级,一边引导好年轻人去社会需要的行业,这是未来5-10年我们必须要做好的重要工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