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高楼顶徘徊数小时后跳下身亡”一事持续发酵。这幕悲剧发生在苏州吴中区,当时舆论层面揣测,以为是高考生因为考学不理想要轻生,不过很快就被吴中区方面否认了,回应称“跳楼男子非高考生”,之后又回应称“男子是因家庭琐事轻生的”。

仅就以上叙事来讲,显然“男子高楼顶徘徊数小时后跳下身亡”是不折不扣的悲剧。但是打开男子跳楼前徘徊的几个小时,却发现他除了经受家庭琐事的煎熬,还经受着过路起哄者的煎熬。因为有视频显示,当时在高楼底下有很多人用言语刺激他,朝他大喊“不跳不是人”,甚至旁边还有人不断嬉笑着。

当然不是所有过路人都这般德性。有过路者就说,当天下午就看到男子爬上了高楼,之后目睹他情绪崩溃,哭泣抓头,感觉他年纪轻,阅历少,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所以有人竟然还刺激他,简直不是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此有律师称,虽然国内目前未将围观起哄等归为帮助自杀,但是基于围观者可能会阻碍救援,给自杀者造成压力。因此要是核实后发现围观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起哄者可能被行政处罚,严重者构成妨害公务罪。

而当地派出所民警随后也给出回应,称“会依法处理起哄者,或进行口头教育”。按理说,事情进展到这一步,基本也就算结束了,毕竟悲剧已经发生,家属哭丧、路人悲叹这是难免的。可跳前起哄者们“不跳不是人”的声音还没有完全消散,跳后起哄者们却又开始戏谑“没算准,跳歪了”。

一定程度上,我们很清楚跳后戏谑没有跳前起哄危害大,但是站在已经身亡跳楼者的立场上,却都是极度恶臭的行为。跳前起哄,就算人们不懂法,但是也知道起哄者太坏了,他(她)们的坏在于跳楼者本来已经在崩溃的边缘,而他(她)们非但不去安慰,却用刺激言语往跳楼者的伤口上撒盐,以至于本来可能被救下来的跳楼者,最终在被刺激下纵身一跃。

要知道,新闻叙事中明确提及了“男子在高楼顶徘徊了数小时”。什么意思呢?他虽然打算跳楼,但是过程中也是有犹豫的。毕竟,这是在赴死,过程肯定是极度痛苦的。如此之下,如果周遭还能让他感受到哪怕一丁点儿“人间值得”的氛围,很可能他就不跳了。

所以法学理论上将这类起哄者定性为“帮助自杀者”(恶意的)自然是没问题的。事实上,类似的事情,过往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甚至有些情节后来还被作家写进文学作品,导演拍进影视作品。可即便如此,好像还是有起哄者乐此不疲在干类似的事情。

坦白讲,如果真要追问起哄者们为何如此丧心病狂,可能他(她)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可恶。因为绝大多数起哄者都先入为主地认为,想自杀的人劝不住,不想自杀的人不用劝,以至于他(她)们得出结论,犹豫的自杀者是在“演戏”,于是起哄就变成他(她)们“看戏”的一种方式。

可问题是,这种逻辑要想成立,意味着自杀者是绝对清醒的。只是自杀者都是绝对清醒的吗?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起码基于当前人们对自杀的主流理解,是不认为自杀会有清醒一说的。尤其对于情绪失控下的自杀者,往往人们会认为是“不理智”的。如此之下,就想问一句起哄者们,要是有亲人也这样,你们也会喊“不跳不是人”吗?

换句话说,咱们也别谈法理和道德、清醒和糊涂了,就拿换位思考来讲,其实就能丈量出起哄意味着什么。说到底,站在高楼顶的男子,他可能是家庭里的儿子、丈夫、父亲,也就是说跳楼身亡不只是他自己的悲剧,而是整个家庭层面的悲剧。

而基于这些,我们实在想不明白,能喊出“不跳不是人”的人都是些什么人,难道他(她)们没有家人们,或许他(她)们只是在喊出自己的墓志铭“我才不是人”。对此,因为依照惯例,起哄者们不会付出太大代价,以至于舆论层面只能悲愤的希望起哄者们被亡魂追债,也就是除了“用魔法打败魔法”(网暴回击起哄),好像真还没有太好的方式方法进行彻底整治起哄行为。当然,我们最终希望的是每一次群情激愤后,都能带来一些改变,不管是认识上,还是约束上,而这大概也算对亡魂们(遭受起哄的自杀者们)一种补偿性的尊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