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人的心理,已经逐步变态。

中植系爆雷涉及金额2300亿,客户高达15万人,300万的起步门槛,单个客户最大投资最高达50多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就这个规模,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我国有钱人被收割得最惨,范围最广的一次。

原本这是一个很让人辛酸的新闻,但是网络上却有不少幸灾乐祸的声音,原因很简单,中植系收割的都是富人的韭菜,绝大部分人因为贫穷躲开了这次收割。

毕竟300万起步的门槛,妥妥的顶层阶级了。

用一些人的说法,看到有钱人亏钱,比自己赚钱还开心。

想到当初自己被P2P收割,被股票收割,没想到你们也有今天!

为啥打土豪分田地成为老百姓最欢迎的事情?

重要的不是分田地,而是打土豪,看到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沦落到跟自己一个田地,着实让人长舒一口恶气。

同样道理,很多年轻人希望房地产崩盘,他们甚至知道房地产崩盘以后,失业率一定会更高,自己的日子可能会变得更难过,但他们依然想看烟花,就是想看到那些食利者崩溃的样子。

从这事情可以看出,咱们社会的阶级矛盾已经到了一种空前的地步,同样是受害者,却得不到大部分人的同情,反而落井下石,肆意嘲讽。

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好现象,随着经济继续下滑,这样的矛盾会更加激烈,尽管这些踩雷的富人在这件事上只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当初P2P,现在所有的爆雷,包括房地产,城投债,或者中植系这样的金融控股公司,本质上都是P2P崩溃的延续。

撇开那些纯诈骗的平台不说,当时的P2P定位很清晰,就是在垃圾堆里找黄金,接的就是一些次贷客户,没办法和正规的金融机构抢生意。

后来P2P崩盘了,主要原因是抽贷,银行对借款客户抽贷,对平台抽贷,最后平台的资产端被严重压缩,导致流动性枯竭,整个行业就这么崩溃了。

当时国家主动排雷,把P2P这个暗雷主动引爆,不让它的风险延伸到别的行业去。

客观地讲,没错,如果当时继续放任P2P搞,资金链迟早推到房地产里去,要知道当时已经有不少平台是做红本抵押业务,甚至直接参与盖房子的。

最典型的就是红岭创投。

只不过这次定向引爆,消灭了一大批民间财富,不完全统计有1.2万亿。

所以不少中下层民众就死在P2P上。

但是P2P的引爆只是减缓房地产的引爆速度,连外面蹭蹭都没做到。

2020年P2P刚刚出清,民营房企的债务就开始连续爆雷了,到现在,融创,恒大,碧桂园这类超级巨头也无法幸免。

而这些房企融来的资金,一大部分就是类似于中植系的金融机构。

从这张图里可以看到,中植系最大的融资渠道中融信托,在2022年3月末房地产投资占比达到14.62%,金融机构有31.89%,实业40.63%。

其中金融机构指的公募私募基金等金融产品,我估计它没有选择到正确的赛道,从而大额亏损;

实业投资么,要么是股权投资,要么是债权,反正不管是哪种,这两年都是非常凶险的,大概率是钱收不回来了;

最后房地产,这就没啥好说了,恒大、融创、阳光100、世茂等房企都问中植系借过钱,结果么可想而知。

看了中融信托的一些投资渠道,我感觉跟P2P还真没啥区别,完全依靠经济发展的惯性吃饭。

说句难听的,如果4年前国家像对P2P一样出清,中植系恐怕早就爆雷了。

捂了三四年,反而杀伤力却变得更大。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正规的持牌机构,跟以前那些所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P2P到底有啥区别?

投资去向相似,给出的利息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正规军,一个野路子,但不影响最终结局殊途同归。

谁都不要笑话谁,最终大家都是韭菜,众生平等。

用郭树清的话说,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回头看看,这句话几乎可以奉为投资信条。

所以我建议大家,无论买什么金融产品,一定要看一下它的说明书,看看底层资产是什么,是房地产,还是国债,或者股权等等。

现在赚点钱真的不容易,有些看着就风险很大的东西,赶紧撤出来得了,少赚钱总比亏损强。

如果你真的看不上年化2,3个点,那就干脆去炒股,至少不可能把本金亏成0,还能体验自己推筹码的快感,何乐不为。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这场雷暴绝对不会到房地产企业相关就终止,后面还有一个更大的雷等着呢。

据我所知,不少城投公司的标准债都能给到年化10%以上,大家好自为之。

▲ 我是七叔,一个亏了大钱,又爬起来的男人

这个人,有点风趣,也有点骚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