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护士,如果有需要请截停我。”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ICU护士毛云燕,在自己的车上贴了这样的车贴,让看到的路人都感到温暖。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2021年1月,被一名夜班护士拍下一张照片所触动,宁波晚报、甬上APP开设了《医院暖镜头》栏目,记录在医院里发生的暖心瞬间以及背后的故事。

回望过去一年,我们精心采撷了113个暖镜头,愿它们能化作黑夜里一束束微小的烛光,照亮求医路上苦苦煎熬的众生,也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深夜,市康宁医院,患者老王和他老伴在医院走廊散步,这也是《医院暖镜头》栏目的由来。

《医院暖镜头》栏目的由来

深夜空荡荡的医院走廊里,夜班护士随手拍下一对相携而行的老人背影,这张照片和背后的故事就是《医院暖镜头》栏目设立的缘起。

那是今年1月初的一天。凌晨3点,市康宁医院老年医学科护士夏君正在值夜班。她在病房走廊遇到患者老王和他老伴,原来老王半夜突然不想睡觉,怕打扰同病房的病友,老伴只能也不睡,陪他在走廊散步。

“我们在病房里常常被这对老夫妇感动。”夏君说,老王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因为疾病他常常认不出身边的人,包括悉心陪伴他的老伴,但老伴无怨无悔每天在病房陪护着。老王失控时会把老伴打哭,但看到老伴抹眼泪,他又会不知所措地上前抱抱,这一抱就是化解老伴满腹委屈的良药。老王夫妇的日常,常常让夏君和同事感动。直到那个深夜,看到老王的老伴放弃休息陪老王深夜散步,夏君随手拍下照片,感叹真情陪伴的力量。

老王和老伴的故事,让我们觉得这可能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113篇报道记录的暖心瞬间

医院的病房里、诊室里,生离与死别,绝望与惊喜,每天都在上演。这以后,我们发出征集启事,收集来自医院的温暖瞬间。

用心采撷,让我们收获了一整年的芬芳:临终病房里,两位素昧平生的病友相握着的传递鼓励的手,让我们感受到病友间的真情;门诊大厅里,两位外籍夫妇弹唱一曲《茉莉花》向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的感谢,让我们感受到医患情深;住院病房里,插着胃管的老教授给邻床的初中生讲题的一幕,让我们感受到师德之美;手术室里,刚刚抢救成功的一名早产宝宝突然握住医生手指的一幕,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ICU里,为了帮助昏迷患者早日苏醒,护士们轮流朗读患者的作品,让我们见到了白衣天使的大爱;相机里,手外科医生精心记录下100多位患者近3000张笑脸,让我们感受医者仁心……

这113个故事、113篇报道,经过我们的传播,打动了许多读者,传递了温暖的正能量。有网友在我们的报道下留言:“看到了医患关系最和谐、融洽的一面。”“好医生总是让人感动!”“这是爱情转为亲情最好的模样!”

新的一年,我们的《医院暖镜头》栏目还将继续步履不停,收集那些闪闪发光的感人瞬间,以温暖致医者,致你我,致未来。

经典报道回顾: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外籍夫妻在医院大厅献唱《茉莉花》。

外籍夫妻在医院大厅献唱《茉莉花》

2021年1月25日下午,一阵优美的歌声伴随着钢琴声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门诊大厅响起。现场演唱和弹奏的是两位外籍友人——Diane夫妻,他们演唱的是知名曲目《茉莉花》。

原来,两年间,夫妻俩先后在该院产下两个宝宝,其中一个是早产,出生时仅1.2公斤。在新生儿科和产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妈妈和宝宝都顺利出院了。于是,这对夫妻选择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激和深深的敬意。

这篇稿件先后在甬上APP和《宁波晚报》上刊发,并登上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英文版客户端和学习强国客户端,以文字和现场视频相结合的报道方式,全面、立体地展现了这段跨国情谊,也从侧面反映了宁波医疗水平在外国友人心中的地位。

宁波市第一医院,医生秦晓莉用手指触碰了一下新生儿的小手,宝宝竟紧紧握住了她的手指。

1.65公斤的早产儿紧握医生手指

今年7月,一张新生儿的手紧握产科医生手指的照片出现在朋友圈,记者找到这张照片中的医生——宁波市第一医院产科秦晓莉主任医师,请她还原了这个温馨场面。

7月27日上午,一位怀有双胞胎的产妇突然破水,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体重分别为1.4公斤、1.65公斤。为防止孩子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医生为这对小姐妹进行了预防性气管插管。看到孩子们的生命力如此顽强,站在手术台边的秦晓莉情不自禁去碰了一下妹妹的小手。不料,闭眼沉睡的宝宝竟然就此紧紧握住了秦晓莉的手指。

秦晓莉告诉记者,当时,在场的医护人员都被感动了,连这么小的生命都能如此努力,大家还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

鄞州区第二医院,退休教授师张道文插着胃管给邻床初中生讲题。

退休教授插着胃管给邻床初中生讲题

11月20日,记者关注到抖音上一段视频,一位老先生插着胃管在病房里给一位中学生讲题。记者联系上了视频发布者——家住宁波鄞州瞻岐镇的王荣华,视频中的男孩就是她的儿子李硕。

李硕今年14周岁,是瞻岐中学一名初三学生,因盲肠炎住进了鄞州区第二医院,担心落下课业,住院期间他特意让家人带来了作业。恰好隔壁床是宁波大学退休老教师张道文,他因肠梗阻住院,插着胃管接受治疗。看到孩子遇到难题,张老顺手拿过纸笔,站在边上开始讲解,令李硕茅塞顿开。

这篇稿件刊发后,读者纷纷留言为张教授点赞。视频的关注度也不断上升,从本地扩散至全国,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中央、省级媒体纷纷转发。发生在宁波的病房暖心一幕,打动了全国网友。

鄞州人民医院,陈老伯因为担心自己睡得太沉,所以用一根红绳系在他和老伴之间。

病床前的一根红绳是世间最美的爱情

在医院陪护妻子的夜里,陈老伯总是将一根红绳系在他和老伴之间,只因怕自己睡太沉……这暖心的一幕,被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病房护士夏贵桃拍下发在了朋友圈。

陈老伯70岁,从老伴去年查出绝症以来,他就不离不弃陪伴在侧。“我知道老太婆的病越来越严重了,也不知道剩下的日子还有多久,就想多陪陪她。虽然保姆请了一个,但晚上我还是坚持自己陪着。”

这个温暖的故事经甬上APP和宁波晚报微信公众号报道后引发巨大反响。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之声等央媒微信公众号都头条推送了这篇报道,点赞红线背后的“神仙爱情”。

宁波市第六医院,一位小朋友手上伤治好后,摆好造型拍照留恋。

医生拍下3000张患者治愈后的笑脸

7月初,我们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医生杨科跃摄影照片的视频合集,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他在过去3年里拍下了100多位患者近3000张手部手术痊愈后的笑脸照片。

对着杨科跃手机里的一张张照片,记者听他回忆起患者的故事。该报道刊发后,很快成为全网热点,读者线上留言和点赞也非常踊跃、多家媒体也跟进采访。

杨科跃说,关于“愈后微笑”的拍摄或将告一段落,但他对医患题材的关注还将继续。

宁波市第九医院,为了帮助昏迷的阎师傅苏醒,值班护士为阎师傅朗读他的作品。

ICU里的朗读者唤醒昏迷老人

“5.12”国际护士节那天,宁波市第九医院ICU的护士们收到了一封感谢信。写感谢信的,是正在该院住院患者阎师傅的家属邬阿姨。

原来,阎师傅因脑干梗死已昏迷数月。该院护士长周文聪得知阎师傅是位作家,曾出过很多书。于是就安排护士利用闲暇时间,尝试着在老伯病床前朗读他的作品,希望那些熟悉的文字能够帮助他苏醒。想不到4天后奇迹真的出现了:老伯的眼睛能偶尔眨一下,手指也出现了颤动。一个星期后,阎师傅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是护士们的爱心,助力患者早日苏醒。

宁波晚报记者 孙美星 陆麒雯 徐露清 程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