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兰英给哥哥喂饭。

18年前,余姚市阳明街道西街村村民孙发泉因为一场意外受伤,后又身患帕金森病,生活几乎不能自理。10年前,母亲去世,妹妹孙兰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哥哥的重任。一天至少上门三次,烧饭、喂饭、喂药、擦身、按摩……照顾得细致入微。

这10年来,孙兰英只出过一趟远门——上海,而且是当天来回,到宁波的次数也屈指可数。对此,她从未抱怨,也很少跟外人说起自己的付出。


(相关资料图)

每天至少上门三次照顾哥哥

7月22日上午10点半,孙兰英刚忙完食堂的工作,一看到了哥哥的吃饭时间,就马不停蹄骑着电瓶车,冒着高温赶到哥哥家里,从早上热好的电饭煲里舀起饭,一口一口喂给哥哥吃。

孙兰英是家里最小的妹妹,今年60岁,上面还有3个哥哥,2个姐姐。孙发泉是她的第二个哥哥,今年71岁。30多年前,孙兰英从西街村嫁到方桥村。吃苦耐劳的她还是余姚市老方桥小学的食堂负责人,管理着学校800余名师生的饭菜。

“如果我不过来,他自己要一两个小时才能把午饭吃好。所以,只要能抽出时间,我就会过来喂他。”孙兰英没顾得上擦一把额头密密麻麻的汗。她说,以前家里穷,哥哥孙发泉人又老实,一直没有结婚,跟着母亲一起生活。后来,哥哥到附近的一家厂里上班,跟着司机送货,不料发生意外,从车上摔了下来,身上多处骨折,鉴定为伤残二级。雪上加霜的是,哥哥又患上了帕金森病。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逐渐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10年前,母亲去世,孙兰英就主动承担起照顾哥哥的重担。

由于伤病,孙发泉的上半身几乎不能直立,双手不停抖动,步履缓慢,稍不留神就会跌倒。所以,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不管是平时还是过年过节,孙兰英每天至少到哥哥家里三次:“早上过来照顾他穿衣、起床、喂早饭;中午过来喂中饭、喂药;傍晚,喂晚饭,扶他上床休息。遇到他身体不舒服或者我空一点,一天就来四五趟。”

“没有这个妹妹,我不知道要死多少次了”

因为牵挂着哥哥,这10年来,孙兰英只出过一趟远门,是到上海。“早上去晚上回来,那一天我把哥哥托付给了大嫂子。”即使是到车程一小时的宁波,孙兰英出门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今年7月初的一天中午,孙发泉要午休,想一个人慢慢挪到床边,结果稍不留神就跌倒在地,想爬起来却使不上劲。本来想下午再去哥哥家的孙兰英,突然想到去看看哥哥,等她赶到后,发现哥哥跌倒在地上,至少已有一个小时,腿上、手上多处磕伤。这让她自责不已。

而孙发泉虽然伤病在身,但对于妹妹的付出,他心里很清楚:“我跌倒爬不起,坐下站不起来,吃饭手不会拿筷子,没有这个妹妹,我不知道要死多少次了。”

她把照顾哥哥

看成是自己的义务

多年来妹妹的精心照顾,孙发泉的胃口、气色都不错。但孙兰英却说,哥哥能活着,还有家里其他人的功劳:“我主要是出力,家里还有其他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

她指着哥哥家门口的一个临时活动房说:“这是侄子出钱给他二爸爸(孙发泉)造的。天气太热了,而老房子没有条件装空调,所以临时搭了一个房间,装上空调,睡觉可以舒服一些。”

孙兰英说,侄子在宁波工作,孙发泉有大的开支,如买家电、煤气费等都是侄子出钱,每年时令水果上市了,都是第一个拿给孙发泉吃,还经常问钱够不够花。其他两个姐姐由于家住得较远,坐公交车要半小时,每天来回不现实,但吃的喝的不少拿。

她还感谢老公多年来的支持:“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他说,哥哥就是自己的亲人,我们不照顾谁照顾。”

“我不会放弃我的哥哥,没有什么比亲人更重要。”孙兰英表示,哥哥在一天,她就要照顾他一天。

一名跟孙兰英共事多年的同事表示,她生性乐观、心态好。正是因为她把照顾哥哥看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所以很少跟外人说起自己的不易。

宁波晚报记者 贺艳 文/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