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秋高气爽,坐落于海曙区龙观乡四明山麓的五龙潭茶场,群山环绕、茶林叠翠。

与春日繁忙的采茶场景不同,这里千亩缓坡茶园间,没有管护人员的身影。虽然是秋天,但管护是保障春茶品质必不可少的“前奏”。

在茶场山脚下,茶场负责人杨晋良指着一块显示屏,道出了茶场“空山不见人”的奥妙:“这是我们的智慧茶园显示屏,它就是我们的智慧‘管护人员’。”

记者看到,这块显示屏上,实时显示茶园的气温、天气状况等环境数据、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数据。“检测系统还能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同时预判起霜、洪涝、干旱等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预判和管护工作。”杨晋良介绍。

除了智能监控,科技力量还运用到五龙潭茶场的产品研发、深度加工等环节。

走进茶叶加工车间,杨晋良介绍:“从摊青、揉捻到发酵、烘干,茶场在不同的加工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操作,机械化率达到100%,加工生产时间缩减到原来的一半。”

杨晋良透露,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指尖工艺”到“机器换人”,税务部门多项优惠政策,为茶场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持。

杨晋良说,海曙区税务局“e税通”工作室和“税蕴红礼”工作室主动深入茶场靠前服务,聚焦茶农、茶企涉税重点难点需求,“近几年,我们购进大型设备近35万元,按政策折旧金额税前得到一次性扣除,缓解了不少资金压力。”

为进一步帮助辖区内茶企享受税费优惠政策,海曙区税务局还组织青年先锋队,针对初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农机购置优惠等政策,统筹线上线下渠道,对茶企、茶农、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专项辅导,尽力帮助茶企“减负”。

有了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目前五龙潭茶场茶叶年产量20吨,杨晋良感言:“保障了茶农收益,还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机器换人’铸就‘金扁担’,实时数据成了‘田保姆’,通过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让小叶子变身金叶子。”(记者陈朝霞 通讯员邓娟 张驰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