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0月9日讯(记者 刘美君)金秋十月,北京首钢园区内花红柳绿,秀池水面波光粼粼,到此“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园区内无人车徐徐行驶……整个园区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9日,“乡情汇--2021年在京台胞重阳节联谊活动”走进首钢园,180余名在京台胞零距离了解冬奥会,熟悉冬奥会,为冬奥会加油助力。

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在2005年启动搬迁调整,留下林立的高炉和随处可见的重工业遗存。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后,首钢服从国家奥运战略和北京城市的定位要求,实施钢铁业搬迁调整。2010年底,伴随着钢厂炉火熄灭,这片热土沉寂下来。2015年7月31日,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首钢园区的转型改造迎来了新机遇。而今,8.63平方公里的首钢园是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城市复兴项目之一。

其紧临永定河,背靠石景山,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版北京城市总规重要的区域功能节点。在地理区位、空间资源、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上具有独特优势,是落实首都功能定位的重要支撑。

借助2022北京冬奥会的契机,首钢园正按照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和活力复兴的实施路径,加紧推进“三年行动计划”,迎来科技潮酷的新形象,变身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看到昔日铁水奔流、钢花飞溅的重工业工厂,如今华丽变身为工业艺术气息浓烈、景色宜人的首钢园,大家不禁连连赞叹,对于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在京台胞老徐来首钢园不止一次,他告诉记者,冬奥元素激活了首钢老厂区,老首钢的厚重与新冬奥的活力相得益彰。

1980年,中国首次参加冬奥会;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海峡两岸中国选手第一次同时参加;1992年,叶乔波为中国获得史上首枚冬奥会奖牌……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示中心,这些中国冬奥军团的第一次被详细记录。

“虽说只有简短一句话,但是每一份第一次背后,都包含这所有人的心血、付出和努力。”一位不愿具名的在京台胞告诉记者。在她看来,此次重阳节联谊,了解了冰雪运动的魅力,感受到了运动员们坚定的斗志和毅力,了解了北京申办2020年冬奥会的艰难历程,也了解了冬奥会比赛场地规划及筹建。用她的话说,充分感受到了大家举办奥运会赛事的决心、责任心以及那份光荣之感。

北京市台联副会长王慧在致辞中表示,重阳节联谊是北京市台联的一项传统活动,旨在丰富在京台胞节日文化生活,搭建一个相聚交流的平台,在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联络乡亲感情的同时,使大家进一步了解首都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情况,引领在京台胞关心首都发展、助力首都建设,关注冬奥、支持冬奥、参与冬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