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是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开工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记者近日从市发改委获悉,目前该装置的北京部分建安工程已完成验收,核心关键科研设备全部完成采购,实验室装修及二次改造全部完成,设备进场比例占总量的80%,安装调试完成总量的近70%。

据介绍,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是指综合集成低温、高压、强磁场、超快光场等一系列配套的集群设备所构成的大型科学实验设施,包括极端实验条件产生系统、极端条件下的样品表征和测量系统以及能满足上述各系统研制、升级、维护与运行支撑系统等。

该项目按研究方向分成四个科学实验系统,即在北京建设的极端条件物性表征系统、极端条件量子态调控系统、超快条件物质研究系统和在吉林建设的高温高压大体积材料研究系统。“在北京建设的三个实验系统可以促进各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并可以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综合集成,并与相邻的、即将建设的大型同步辐射光源紧密相结合,为全方位开展极端条件下的物质科学研究提供先进的、功能完备的实验条件。”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在吉林建设的实验系统将在原有高压科学研究的良好基础上,与吉林大学物质科学相关优势学科紧密结合,发展高温高压大体积材料制备与表征手段。

截至目前,项目北京部分建安工程已完成验收,核心关键科研设备全部完成采购,实验室装修及二次改造全部完成,设备进场比例占总量的80%,安装调试完成总量的近70%。项目吉林部分极端条件实验楼完成基建验收并交付使用,关键设备即将进场安装,部分设备已进入试运行并得到验收技术指标。另外,该项目的吉林部分高压产生装置维护实验室已开始试运行,非平衡子系统大腔体压机正在加紧生产,200MN液压机及高压模具和陶瓷密封材料、八面体大腔体压机完成到货验收,正在进场安装。与此同时,超高温静高压产生装置即将完成出厂调试。

“该项目将成为国家开展综合极端条件下物质科学与技术研究及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实验基地,建成后将向国内外用户全面开放。”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项目将建立“开放、共享、流动、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并通过设立流动岗位和开放基金、聘任兼职人员等开放管理模式,广泛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和杰出团队开展研究,最大限度发挥项目的技术条件优势,力争在新型高温超导体的发现、非常规超导机理的突破、量子计算核心技术突破、物性的超快调控等研究方向取得国际一流研究成果。

据悉,截至目前,怀柔科学城的29个设施平台已有4个投入试运行,5个土建工程竣工验收,剩余20个今年年底全部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