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湿地,既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也是涵养水资源、净化水环境的重要场所。昨天,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列入市级湿地名录的47处湿地已全部纳入水生态监测站网,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达到健康水平。

水是生态之基,水、土壤及水生生物,是构成湿地的三大要素,其中水是湿地最为关键的要素。为加强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市水务局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地表地下协同修复,通过河湖水系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生态补水和地下水资源压采等措施,实现地下水位连续7年回升、81处泉眼复涌,2021年全市实现五大河流贯通入海,为河湖湿地注入了更多生机,营造了多样化生境,吸引了大批珍稀鸟类驻足。河湖水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平有效提高,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也不断提升。

据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负责人介绍,列入市级湿地名录的47处湿地全部纳入水生态监测站网。评价结果显示,38个库塘湖泊型湿地中,34个达到健康水平;9个河流型湿地全部达到健康水平。

据了解,监测结果以“一区一单”的形式通报至市级河长和各区政府,有力促进了各区河湖湿地保护和水生态系统修复。此外,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还利用AI智能监测手段,对河湖湿地鸟类进行全天候观测,揭开了黑脸琵鹭、黑鹳等珍稀物种在北京栖息的“神秘面纱”。9月初,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现身怀柔水库和黄松峪水库,也进一步佐证了本市河湖湿地的水生态健康状况持续向好。

市水务局水保生态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水务系统将以河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实施市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进一步加大河湖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不断提升河湖生物多样性水平,持续改善河湖湿地健康状况。此外,水务部门还将完善覆盖全市主要地表水功能区、重要河湖水系和湿地的水生态监测网络,建立不同水域水生态健康指示物种名录并动态更新,加强水生态健康评价,及时向社会公开河湖水生态健康信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