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输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字符”,输出的会是什么?百果园的答案是一键服务1290万用户;富驰高科的答案是将人工1分钟完成的质检压缩到几秒钟、缺陷检出率达到99.9%;浔兴拉链的答案是“小单快返”的新模式……
尽管每个企业的具体答案各有不同,但一个共性的结果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从“云化”走向“智能化”,数实融合强化产业发展韧性,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9月26日,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简称CSIG)成立五周年之际,重磅发布《2023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梳理前沿数字技术在各产业落地的最新进展,全面呈现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额发展,以及在科研、芯片、工业、农业、港口、零售、医疗、建筑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激发。同时,以腾讯为代表,展现互联网科技公司如何将各项数字技术,以云为底座进行更广泛的开放,助力中国数字经济从“云化”到“智能化”的全新探索。
《报告》指出,根据中国信通院等相关权威统计现实,从2018年到2022年的五年时间内,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约30万亿元增长到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快速的演进跃迁投射到产业中,则是数字技术对研发、管理、营销、售后、产业等各个环节的重塑。《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里,中国产业“云化”初步完成,软硬件基础设施与生态已自成体系,产业开始向“智能化”演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产业场景进一步融合应用突破,不断强化中国产业发展的“韧性”。
《报告》将中国产业的发展韧性概括为增强产业链冲击抵御力、激发企业内生增长力、释放消费活力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