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李艳灵是太康道情省级非遗传承人、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演员,唱道情戏已经有40年了。作为受众相对小众的稀有剧种演员,过去她“出去演出一次都很不容易”。但自从在直播间开辟了线上的“第二舞台”,她不仅将道情戏传唱到了更远的地方,也在网友们直播打赏的鼓励中,坚定了将非遗戏曲继续传承的决心。

千百年来,看戏、听戏、唱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娱乐生活方式。河南是戏曲大省,对于观众来说,首先想到的是豫剧、曲剧、越调等这三大剧种。鲜有人知道还有许多流布区域较窄,影响相对较小的稀有剧种,它们同样承载着一个地方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映射着当地的风土人情。

太康道情就是这样一个小众、稀有的剧种。它历史悠久,源于春秋远古时代的民间戏曲艺术,后在豫东大地生根发芽,广泛分布于河南周口太康县及其周边地区。“少锄二亩地,也要听听太康道情戏”“宁叫面发酸,也要看看太康道情班”……在李艳灵的回忆里,一直到过去几十年,道情戏在河南当地都颇为流行。

但最近这些年,李艳灵渐渐发现看戏的人越来越老,学道情戏的年轻人则越来越少,“很多剧团演员都选择下海经商去了”。尤其是前几年线下舞台暂停,没法外出演出的团员们开始在家里串珠子挣钱,李艳玲白天还得带孙女,找不到赚钱的方法,“心里只能干着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