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地震,校舍最安全;地震,校舍是避难场所;地震,不能让儿童倒下,日本人在努力地做,不停地做。他们知道,这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实实在在的做。

文/姜建强

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了阪神大地震,6434人死,10万幢住宅遭到毁坏,这其中有数所幼儿园房屋和小学校建筑。幸好地震发生在凌晨5点24分。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人痛定思痛,最紧迫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提高建筑的抗震化,发誓不再让幼儿园和小学建筑在地震中倒塌。28年过去了。日本政府最近向国民交出了一份答卷。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数据显示,公立中小学校建筑的抗震化率达到了99,4%,公立幼儿园建筑的抗震化率是96,3%。托儿所建筑的抗震化率,公立是90,4%,私立是93,1%。对这份我们看上去还不错的答卷,日本地震专家们并不感到满意。他们认为托儿所设施的抗震化还不充分,必须抢时间尽快改修,因为地震不等人。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从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起,日本就致力于结构抗震的研究,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1950年颁布《建筑基准法》取代原有的《市街地建筑物法》。1981年6月又对之前的《建筑基准法》中想定的震度5强(5,4级)的摇晃(旧抗震基准)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修改,采用新抗震基准,即可抗击震度6或7强的地震,造就了日本建筑抗震能力的“安全神话”。1995年发生震度7的阪神大地震,据事后政府调查发现,被毁坏的10万幢房屋大都基本集中在旧抗震基准的建筑上,而根据1981年6月新抗震基准法规建成的建筑,只有3幢建筑发生了可修复的中度破坏,有9幢建筑只遭受小的或轻微破坏。为此在1995年12月,鼓励建筑物提高抗震能力的《抗震改造促进法》开始生效。依据这个法规,用旧抗震基准建造的托儿所,两层以上、总面积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必须进行地震诊断,以测试其抗震能力。在相同的500平方米以上的区域,有义务在地震诊断的基础上努力进行改造。

日本厚劳省每年都会对全国两层以上或总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福利设施的抗震状况进行调查,其范围比这个标准要广。日本的《每日新闻》将其数据进行统计。在统计出的44030幢托儿所建筑中,按照旧抗震基准建造的有10154幢。这其中若排除那些通过改新而达到抗震效果的设施,发现有3315幢托儿所建筑(公立托儿所930幢,私立托儿所2385幢)要么没有达到抗震标准,要么其抗震效果没有得到验证。截至2020年3月底,在接受调查的3315幢建筑中,约有330幢表示已经关闭或计划在20-21年内进行翻修。虽然比2016年3月的4813幢有所减少,而且目前可能正在进行翻修的也不在少数,不过仍然有许多儿童保育设施没有进行抗震化处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日本神户大学防灾规划名誉教授宫崎益辉对此发表看法,对于不属于义务教育对象的的托儿所,行政部门有一种潜在的意识,认为它们的公共性不强,加上财政资源有限,抗震化的事务就被搁置了。如果是私人经营的托儿设施,经营态度和资金能力可能是一个问题,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绝不能忽视儿童面临危险的事实。虽然这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但中央政府也应提高重视程度,争取尽快实现100%的抗震率。其实,日本政府早就设定了补贴制度,提供高达二分之一的抗震重建费用,并鼓励地方当局活用这一制度。

地震,校舍最安全;地震,校舍是避难的场所;地震,不能让儿童倒下,日本人在努力地做,不停地做。他们知道,这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实实在在的做。而且还必须与地震抢时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