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拜登突访乌克兰,王毅抵达俄罗斯,战争还是和平,这是个问题。

莎士比亚曾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随着俄乌冲突愈演愈烈,乌克兰也不得不面对这个灵魂拷问,而就在近日,有两场访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过其举动也好,意义也罢,却堪称是截然相反,我们就来看看,这两场访问,为这个问题带来了怎样的答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地时间2月20日,就在美国首都爆发了大规模反战游行时,美国总统拜登却突然现身基辅,公开信息显示,拜登与泽连斯基去了基辅街头、去了修道院、去了阵亡将士纪念墙,最终在泽连斯基的泪光中,拜登宣布要再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据美联社称,拜登此行一共持续了5个多小时。

此前,美国方面仅是称拜登会到访华沙,其只字未提其他安排,就在2月17日,白宫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还表示,“总统此行没有其他安排”,随着拜登离开基辅,一些访问细节也陆续被曝出,据了解,拜登是在19日凌晨从美国安德鲁斯基地出发,途中在驻德美军的拉姆施坦因空军基地短暂停留后,直飞基辅。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表示,这一行程“仅有数人”知晓,不过美方在出发前通知了俄罗斯,以避免发生意外冲突,据了解,在拜登访问期间,基辅上空还出现过防空警报声,不过并未有俄军导弹袭来,截至目前,美国政府并未对此次出行进行过多解释,不过泽连斯基就显得十分“激动”,他甚至当面对拜登表示,“对所有乌克兰人而言,您的访问是极其重要的支持信号”。

整体看下来,这次访问简直可以用“偷偷摸摸”来形容,悄悄地来、静静地走,甚至连援助内容都没有过多阐述,显然这也是一次临时安排。

相比之下,另一场访问就光明正大得多,日前,中国外交部发布消息称,外办主任王毅将会在2月14日至22日对欧洲国家进行访问,而在参加完慕尼黑安全会议之后,最后一站正是莫斯科,据俄罗斯媒体称,如今王毅主任已经抵达莫斯科,不过目前还没有王毅主任公开活动的信息。

如果说美国千里迢迢为乌克兰送军援,是在拱火俄乌冲突,那么如今中国做的事情无疑是在“灭火”,在刚刚结束的慕安会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向参会国呼吁,要求其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美方甚至还将“保持中立”的行为视为“放任乌克兰危机”,当然,一向被美国视为对手的中国也没能逃过其“谴责”,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会议开始前,就造势称“中国在为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这一言论不光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嘲讽,就连乌克兰自身都表示,“不相信中国会改变对冲突的立场”。

那么,王毅主任此行的目标是什么呢?结合近期多方表态来看,大概率有2点。

一方面,作为俄乌冲突的“当事国”之一,俄罗斯却被排除在此次慕安会外,未能参与到相关讨论,因此,中方必然要将一些信息传递给俄罗斯,从而促进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沟通;

另一方面,中方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在慕安会上,王毅主任与乌克兰外长库列巴进行了深度沟通,在此期间,王毅主任已经充分表达了中方立场,那就是避免俄乌冲突的长期化、夸大化,而库列巴也表示,“没有哪个国家比乌克兰更希望尽快实现和平”,因此,乌方希望中方能够运用国际影响力,继续为俄乌冲突的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由此来看,王毅主任此去莫斯科,送去的正是关于尽快解决冲突的建议。

此外,这次访问也向西方世界传达了一个明确信号,那就是中方不会接受任何势力对中俄关系指手画脚,毕竟,在当今的美欧,“挺俄”几乎已经成为了“反派”的代名词,像是亲俄的德国选择党,这次在自家门口也被取消了慕安会的参与资格,然而中俄之间却维持着友好的外交和合作关系,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很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身正不怕影子斜”。

在俄乌冲突中,中国始终不夹杂任何利益因素进行参与,除了自身“不站边”之外,也不会强迫任何其他国家进行站边,就拿巴基斯坦来说,众所周知,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十分密切,不过,由于经济压力,巴基斯坦选择向乌克兰售卖了大批量弹药,俄方曾希望中国进行斡旋,阻止相关交易,但这一请求也被中方回绝,这一点有目共睹。

同时,中方也反对西方对俄实施的单边制裁,因为这种举动只会僵化各方关系,给沟通制造障碍,如此一来,俄乌冲突烈度必将逐步提升,最终成为一个殃及多个国家的重大事件,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中方也不能说是“保持中立”,我们一直在积极承担责任,推动乌克兰局势降温,促进停战谈判尽快实现。

对比下来,美国千躲万藏、遮遮掩掩,而中方却大大方方、毫不避讳,甚至在与乌克兰外长会面时,也直言提出会在之后与俄罗斯交流,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恐怕就是“心”不同,“行”自然有所差异,中国的和平之心经得起推敲与质疑,反观美国,其“为了和平,就得给乌克兰更多军火”这个逻辑恐怕就没那么“理直气壮”了。

古语曰,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世界的发展本应是均衡的,合作共赢才是主旋律,如果单独一方想要的太多,那么其必然会“身歪影斜”,就看美方能不能理解到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