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关于“上班”的话题联系起来看挺“耦合”的。

一则是“加班让年轻人没时间结婚生娃”,这是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来的论断,她强调,近年来的超时工作问题,已造成年轻人没时间恋爱、没时间育儿、没有家庭时间,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结婚率、生育率降低等情况出现。她指出,面对生育率不断下跌,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措施,如离婚冷静期、鼓励二胎三胎、奖励生育等,然而不解决因超时工作带来的“没时间生娃”、“怕失业不敢生娃”的根本原因,提升生育率的其他办法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另一则是“员工朗诵《我爱上班》引发全场爆笑”,这一幕发生在江苏苏州一家公司组织的团建活动上,具体内容是:我爱上班,上班使我快乐;我爱上班,上班使我进步;我爱上班,上班使我致富;我喜欢上班,优秀是一种习惯,我奔跑在挣钱的道路上,公司为我遮风挡雨;同事喊我吃饭,我置之不理,朋友叫我撸串,我无动于衷,孩子叫我抱抱,我百般推辞,兄弟喊我开黑,我置若罔闻,闺蜜叫我逛街,我爱搭不理,公司叫我上班,我欣喜若狂。

单独来看,两则话题背后的逻辑支撑是很不严谨的,但把两则话题放在一起看,前者的答案好像就藏在后者里。虽然前者讲的是加班,但我们都知道在上班节奏快的当下,上班和加班没什么具体的边界。

换句话说,加班不加班,主动加班还是被动加班,对于很多上班的人来讲没什么区分的必要性,因为掰扯半天还是老板说了算、领导说了算、公司制度说了算,而且这已经很普遍了,讲的多了,反而对员工没什么益处。

尤其在就业不乐观的当下,打工人更是不敢乱提反对意见。毕竟能有班上,还提什么“不要加班”的诉求。就此而言,我们再去审视“加班让年轻人没时间结婚生娃”和“员工朗诵《我爱上班》引发全场爆笑”,虽然两则话题的直观“耦合”自带笑点,但是掰扯背后的逻辑,却还是能扯在一块的。

就拿“加班让年轻人没时间结婚生娃”来讲,显然是在控诉加班的负面影响,虽然硬往“结婚率低和出生率低”的问题上引有些牵强附会。但是或多或少还是说对了方向,也就是“很多人只有工作没有生活”。

至于“员工朗诵《我爱上班》引发全场爆笑”而言,关键在于爆笑的结果,因为单纯就《我爱上班》的叙事逻辑来看,没有人会认为讲的是真话。简言之,就是从反面理解,才可能抵达员工的心声。以至于从效果上来看,朗诵的员工自己都憋不住笑了,台下的员工就更不用说了,并且这种爆笑情绪还延续到场外,引发舆论层面的起哄。

所以从“厌恶工作”的角度看,“加班让年轻人没时间结婚生娃”和“员工朗诵《我爱上班》引发全场爆笑”是一致的。换句话说,这是普遍打工人的真正心声。可问题是,这些真正的心声往往却没有被过多的直接呈现,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被藏了起来。

就如“加班让年轻人没时间结婚生娃”的论断,它所呈现的逻辑是模糊的,也就是好像有关系,但是解决起来又很难办,起码没有很好的抓手。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吴瑞君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要关注想生不敢生的群体”,提升鼓励生育政策一体化水平。

因为当前来讲,很多鼓励生育的政策是碎片化的,也就是看起来是在鼓励,但是“诚意不足”或“力度不足”。对此吴瑞君就强调“人家一个孩子都不要生,谁会在乎三胎补贴”。甚至再进一步讲,一胎率、二胎率还上不来,鼓励三胎有什么意义。

所以吴瑞君给出的建议是,要把提高二孩生育率作为现阶段的重要目标,提升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均等化,包括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和解决“想生不敢生”家庭的顾虑和问题,从而提升鼓励生育政策一体化水平。

对此可能有些人又会拿“生不生是人家被窝里的事情”来反呛,但是从社会建构层面讲,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开发劳动力中的人才资源,怎么样能够系统地应对人口负增长,确实也是需要政策去引导的,起码这是不能缺位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专家、委员、代表在提出建议时就可以“信口开河”,甚至从“加班让年轻人没时间结婚生娃”和“员工朗诵《我爱上班》引发全场爆笑”的“耦合”来看,要想避免“政策的碎片化”,最先应该避免的是“问题的宏大化”。

因为只有“问题碎片化了”,政策才能基于串联的作用、解决的前提、落地的结果去一体化。否则,“建议”只能走向“建议不要建议”的嘲骂浪潮。就如在江苏苏州那家公司的团建活动上,老板可能听着想哭(感动的),可就是挡不住员工们想笑(尴尬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