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妲己身上,我们能看到无限的可能性。她能助纣为虐,把国亡了,也能真心实意地爱一个亡国之君;她退能做小女人,进能做大女主;她是古代神话中被男性凝视的大美女,也是现代语境中被平反的普通女人。


(资料图)

作者|夏尔、编辑|孤鸽

每一版《封神演义》的改编作品,都会有意无意地把妲己当作招牌。正在上映的神话大片《封神》也不例外,围绕妲己的相关讨论,是影片营造热度的重要途径。

前期一直让妲己保持神秘感,观众不禁好奇:什么样的脸,才能配得上颠倒众生的美?直到上映前20天,预告片《人间之乱》释出,大家才见识到新版妲己的姿容。

演员的身份也随之揭晓——娜然,俄蒙混血,模特出身,曾出演过周杰伦《告白气球》的MV。随即,话题#新版妲己首度曝光#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一,阅读量高达3.8亿次。

影片上映期间,妲己也是热搜不断。#封神新妲己出场镜头#位居热搜榜第四,阅读量2.1亿次。而在一场路演中,有30位妲己盛装前来捧场,也上了热搜榜第一。在片中扮演姜子牙的黄渤,开玩笑说,回去打车前,提前和司机打个招呼,别吓着人家。

《封神第一部》娜然剧照

对于这一版的妲己,观众评价不一。有人认为,妲己妩媚妖娆,但似乎缺了点狠劲儿;也有人认为,这版妲己动物性更强,求生动机更纯粹。

不过,影片在叙事上倒是有一定新意:狐妖为了报恩,附身于死去的妲己,帮助殷寿篡权夺位,是个“工具人”,而殷寿明知妲己是妖,还借助其妖力祸乱朝歌,才是根本罪人。

此举无疑与当下的女性思潮达成了互文,相当于是对妲己做出了平反,并对绵延数千年的“红颜祸水论”做出了有力的抨击:姿态妖娆的绝世美女,没必要为男人的野心背黑锅。

作为历史上被污名化最严重的女性形象之一,妲己这次真能翻身了吗?

妲己宇宙的生根发芽

妲己形象的确立,经历了从史书到小说,再到影视剧的过程,不断被丰富和演化。

战国时期的《国语》中有零星记载,妲己出自苏国,是苏国战败后献给纣王的战利品。遇见妲己之后,纣王开始不理朝政,对她言听计从,“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但妲己到底如何从“战俘”进阶成为“宠妃”,就不得而知了。

到了元代,话本《武王伐纣书》,第一次把吸食人精魄的九尾狐和苏妲己关联到了一起。而明朝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又做了进一步拓展,把妲己塑造成了女色亡国的代表人物。

书中,妲己被千年狐精附体,受女娲之命来祸乱殷商。小说描写她是勾魂摄魄的绝世美人,“娇花欲语,脸衬朝霞,唇含碎玉……转秋波无限钟情,顿歌喉百般妩媚。”

普通人对妲己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影视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TVB拍摄《封神榜》(1981)开始,妲己的形象就已跃然于荧屏,并不断有新版面世,直到这次《封神》。

四十多年来,饰演妲己的女演员已达数十人之多,其中有傅艺伟、温碧霞、范冰冰、林心如这样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也有娜然、吴谨言(待播剧《梦回朝歌》)这样的后起之秀。

她们聚在一起,共同铸就了千娇百媚的妲己宇宙。每个观众心目中,都有自己最爱的那一版妲己;每个时代,也都会在妲己身上投射出不同的审美变迁与价值取向。

影视创作者塑造妲己,一般会从几个维度着手:妲己的善与恶,妲己的人性与动物性,妲己与纣王是真情还是假意,以及妲己对朝纲的颠覆与匡扶。

不同的维度倾向,会锻造出不同的角色特质。比如,傅艺伟饰演的90版妲己,就具有很强的狐妖属性,心狠手辣的她,不但建议纣王使用炮烙之刑,还留下了挖眼、掏心等血腥名场面。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天性使然。

除了完成女娲交付的任务,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忘我地享乐,会与纣王耽于酒池肉林,也会与小姐妹喝酒跳舞,甚至还会高兴地露出狐狸尾巴。

这版妲己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那双会传情的大眼睛——水汪汪的满是娇嗔,轻轻一眨又显得委屈巴巴,想坏点子时瞳孔会轱辘轱辘转,妩媚十足又不乏灵动。

《封神榜》(1990)傅艺伟剧照

而温碧霞饰演的01版妲己,则具有更强的人味。剧集使用了大量的笔墨,为她后来的黑化做铺垫。即便后来与狐妖同谋,她在言行上也显得十分克制,没有加害身边人。

这版妲己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主创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平权意识的大女主:她敢于挑战男尊女卑的封建教条,“自古以来,是否一定是龙在上、凤在下”;也会在纣王荒淫无度时站出来主理朝政;及至后来,她甚至杀死纣王,直接黄袍加身,成为了商朝的皇帝。

可惜的是,不管是傅艺伟版的小女人,还是温碧霞版的大女主,她们最终都难逃被制裁的宿命。说到底,从文本到影视,妲己都只是男权社会里的一个小小注脚,任她掀起再大的风雨,最终都只会走向覆灭。

进击中的新妲己

随着近年来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在社交平台上的广泛讨论,势必也影响到影视创作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封神》就是一例。

“妲己和纣王”这组人物,往往此消彼长,要么男强女弱,要么女强男弱,很少有势均力敌的时候。而电影《封神》中,妲己的存在被很大程度的弱化,同时纣王的形象得到加强。

电影里的纣王,不再昏聩无能,而是健硕勇武,前期具有很强的人物魅力,能上阵杀敌,还能笼络人心。这种改编,看似背离神话,其实更符合现实中的纣王形象。史书记载,纣王孔武有力,能手格猛兽,神勇冠绝一时,而且能言善辩、通晓音律,是个宝藏男孩。

妲己就像一面镜子,放大了纣王心底的恶与野心,就像她在片中说的,“看来,我唤醒了一头野兽”。而影片也借姜子牙之口,彻底地否定了“红颜祸水”的逻辑,“福祸无门,唯人所召,心怀恶念,妖孽自至。”

《封神第一部》妲己与纣王

虽然新妲己的戏份大幅度减少,可这个角色的功能与魅力,却并未因此折损。一方面,妲己在朝歌的地位,更符合封建王朝的女性地位;另一方面,演员为妲己赋予了丰富的动物体态,让人物的狐妖属性更浓,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小动物。

值得注意的是,《封神演义》的大部分影视改编,都将妲己设定成一个半人半妖的存在——虽被妖狐附体,但身不死、魂不灭。而《封神》却将苏妲己彻底写死了,死后才被妖狐附身。

这就意味着,妲己的本体已经不存在了,她后来的一言一行,完全超脱人类逻辑,是彻彻底底的狐狸作派。

而且这版妲己也并非女娲派遣,她的行为是她自主的。她之所以讨好纣王,是因为纣王的一滴血在无意中救活了她,她想报恩。第一部结尾时,她救下纣王,也是因为她真的“爱”他。

如此,故事便跳出了《封神演义》的思维定式,把妲己延伸到了更多的未知里去:我们不知道妖狐下一步会怎么走,亦不知她会做出哪些改变纣王命运的事?

她是跳脱的,也是出其不意的。

《封神第一部》妲己跳舞

这一版的演员娜然,是乌尔善从15000名候选者中海选出的新人,之后参加了为期六个月的“封神演义训练营”,学习狐狸的动作神态、生活习性,兼修古琴、舞蹈等古文化。

选择新人出演,好处不言而喻。一方面,新人没有偶像包袱、流量光环,工作中能更“听话”;另一方面,新人的可塑性更强,可以规避掉观众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所以,从妲己的角色定位到演员,《封神》都在打造一个“新”字,只是这种新能否成为经典,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她是妲己,又不仅仅是妲己

尽管银幕上的妲己形象正发生变化,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她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固有偏见上。

比如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学术妲己”事件。网传在一场博士答辩中,一苏姓女博士答辩时,现场的一位评审教授直言“顾老师一定会给你安排在高校工作”。随后有网友爆料,苏姓女博士生疑似介入导师婚姻,并涉嫌窃取他人学术成果、占据过多学术资源。

事件一经曝光,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有媒体借题发挥,直接给苏博士盖上了“学术妲己”的名头,附带了极强的辱女意味,将公共议题转变成私德讨伐。至于当事人“顾老师”的学术不端行为,反而被忽略了。

事后,涉事高校对此事做出了回应,表示将针对顾、苏二人的师德失范和学术不端问题展开调查。具体结果目前还未发布。

此事所波及的,不只是苏博士一位女性。“学术妲己”这个词指向了学术界的诸多女性研究者,将其置于被审视、被怀疑的学术境地,损害了女性研究者的名誉,及其在学术道路上获得的机会和资源。

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上的一种“厌女”情绪,觉得“女子不如男”,任女性再怎么努力刻苦,在某些领域她们仍赶超不了男性,比如“女司机”的称呼就夹杂着一定的性别否定色彩。

所以,即便妲己的故事发生在当下,纣王依旧可以巧妙地隐身。或许,当我们潜心研究妲己、给妲己扩容时,我们也该调转枪头,看看那个鸡贼的纣王,去了哪里。

现实生活中,女性被污名化的例子屡见不鲜,典型的一种,就是造黄谣:女子在社交媒体发布自己的订婚宴照片,被网友谣传为会所技师;女子到便利店取快递,被便利店店主偷拍并造谣为“少妇出轨快递小哥”;女子和外公合影被造谣为“老夫少妻”……类似这样的信息,不断见诸社交媒体,可见当下,女性仍面临着和妲己相似的遭遇。

历史上,妲己被贴上了很多的标签,“妖姬”“祸水”,但本质是男权牺牲品……因天生丽质,从战俘变为君王玩物,生要言笑晏晏地讨好对方,死要默不作声地背上亡国黑锅。

恰如鲁迅在《阿Q正传》中吐槽说:“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

但妲己也是一个不断被“开源”的人物形象,从她身上,我们能看到无限的可能性。她能助纣为虐,把国亡了,也能真心实意地爱一个亡国之君;她退能做小女人,进能做大女主;她是古代神话中是被男性凝视的大美女,也是现代语境中被平反的普通女人。

随着妲己的形象不断出新,我们也是时候改变对女性的看法,多一点尊重,多一点换位思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