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一段“男子尿急误把高架当隔离带一跃而下”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这一幕发生在广东佛山南海区大岗互通高速路上,当时男子夜间行车堵车遇尿急,不慎将高架桥护栏误当作隔离带,一跃而下。

一定程度上,虽然媒体报道行文简短,但是该有的新闻要素也都全了。只是在事件到底如何上“不够彻底”而已。这个“不够彻底”是啥?不管有没有新闻素养的人也都能看出来,就是男子一跃而下最后怎么样了?

按理说,舆论层面有这样的追问也是正常的。毕竟一个人从高架桥护栏一跃而下,而且还是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就算高架桥下是水沟或河流,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至于高架桥下要是车道或硬地面的情况,更是让人感到无限后怕。


【资料图】

可我们细品媒体报道的综述“外出游玩,注意安全”,会发现媒体只是把这个事情当作警醒案例来报道,并非是当作追踪案例来报道。什么意思呢?就是既然媒体并没有过多透露男子一跃而下后的情况,就说明男子很可能“躲过一劫”。当然也可能因为媒体目前获得的信息有限,导致无法把报道结果彻底化。

之所以这样讲,并非是为报道这条新闻的媒体辩护,而是看到评论区提前为男子吃席,总让人觉得有些恶臭。要知道,媒体报道往往很难一次性把一件事情的前前后后都说清楚,所以要想了解清楚一件事情,自然需要多方信息、多次信息交叉验证。

也就是说,只要报道信息是真的,基本要素是全的,那么这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至于深度和广度,即便也是我们期待的媒体报道,但是碍于现实条件,并非每件事情都能被报道透彻、所以让子弹多飞一会儿,确实在很多时候是需要的。

不过报道是一回事,如何阅读报道又是另一回事。只可惜很多时候,很多人是谈不上阅读报道的,只算得上看报道。一般来讲,阅读报道,是指的可以阅读出报道背后的“没说的话”,也就是报道到底说了什么?希望我们被影响到什么?而看报道的人,就是希望“直给”,只要报道“直给”不够,就会认为报道“不彻底”。

换句话说,在看报道的人眼中,“直给”多少比信息真假更重要。于是你会发现。评论区里常常有人骂骂咧咧,只要报道不“直给”,他(她)们就觉得“小编们”不专业。拿“男子尿急误把高架当隔离带一跃而下”这件事情来讲,他(她)们除了觉得小编不专业,更荒唐的是在评论区疯狂吃席,即便面对的是一条“有头无尾”的简讯报道。

坦白讲,媒体后续会不会继续报道男子到底怎么样了,我们并不能确定,但是这并不妨碍这条简讯报道带给我们的警示。也就是说,这条简讯虽然“不完美”,但是从报道的初衷和意义上,道理说清楚了,目的也达到了。

至于评论区基于吃席的追问,只想说他(她)们只是为吃席而吃席,对于一跃而下的男子到底憋没憋坏,摔没摔坏,他(她)们压根儿并不关心。说实话,媒体报道的初衷也不是让大家关心一跃而下的男子,更多是希望大家不要犯类似的错误。所以,此刻请再次默念在这件事情上,媒体报道的综述:“外出游玩,注意安全”。

当然,对于男子到底怎么样了?从人道主义层面出发,希望他没事总还是值得推崇的,可既然媒体报道没有具体说明,那么作为置身事外的人们,最好的人道主义就是不乱吃席。因为一旦陷入吃席逻辑,意味着评论区的“看客们”,只是为寻求事情结果上的刺激和谈论上的耸人。而对于报道希望我们怎样?一跃而下的男子怎样?他(她)们才不关心呢?

如此再去审视报道的初衷和意义,不得不承认,鸡同鸭讲是常态、世间悲欢不相通是常态、讲道理讲不通是常态、常识被淹没是常态、信息传递失效是常态等等,如此种种,只想说,从报道到理解报道,这不是我们看到一盘菜就是一盘菜的事情,而是每个人都在盲人摸象,都在搜寻自己想看到的信息。于是,从报道到被报道,小编们和当事人们注定成为被攻击和戏谑的对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