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发布,历史性的转折点正式到来——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61年来首次负增长。

具体来看,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这些年来,老龄化加剧,年轻人又不愿、不敢生孩子了,哪怕生育政策放开,出生人口也在持续减少,所以人口负增长,是一件迟早会发生的事情,没有疫情也一样。不过当这一转折数据官宣时,依旧引发巨大关注,毕竟中国是人口大国,多年来我们也习惯了人口的高速增长。


(资料图片)

从各国的情况看,负增长一旦开启,几乎很难逆转。比如像日本,总人口已经连续13年负增长。也就是说,我国2022年的出生人口,很可能是未来十年最高的,明年后年减少的可能就不只是85万人了。

未来,我们可能要失守14亿人的关口;同时,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很快就要被印度给抢走了。

很多人会说,人太多了不是好事,去坐火车,去景区都是人山人海,少一点更好。这种看法当然比较简单化。

中国过去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口红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人口负增长意味着劳动力红利减少,很多行业会出现过剩。同时人口结构加速老龄化,年轻人减少导致消费减少,老年人增加导致养老负担增加,这些都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呢?首先我们要看到,负增长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负增长衍生的一些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少子化和老龄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这一代八零九零后的父母辈,都是有很多兄弟姐妹,多个子女共同养育一对老人,但到我们这一代,两个独生子女结合的夫妻,可能得养四个老人了。

为了解决养老负担问题,很多国家采用的办法是延迟退休。比如法国这两天将法定退休年龄延迟到了64岁。延迟退休,让老年人延长工作时间,一方面继续创造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减少退休金的支付压力。

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延迟退休具体说法是,“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是政策已经敲定的事,人口负增长可能是加速剂。

不过,延迟退休政策从提出之时起,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很多人不像社畜一样地干到65岁,甚至更久,更因为在公共政策层面,它也有一些弊端。

比如人口减少会导致需求萎缩,一些行业出现过剩,消费也会减少。这时候很多该退休的老年人继续工作,和年轻人抢饭吃,会挤占年轻人的工作机会,增加就业压力。

再者,老年人退休越来越晚,意味着可能得到65甚至更晚才能开始领取养老金,这固然可以减轻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但多交几年钱,会产生新的不公平——交了几十年社保,可能只能领取几年或者十几年。

之前,有经济学者称60岁之前退休是一种浪费,他愿意工作到80岁,此言一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现在人口开启负增长,少子化和老龄化加剧,最让人担心的就是,一些人又开始鼓吹加速延迟退休。

该不该延迟退休,现在已经成了伪命题,延迟退休本身已经成了既定政策,只是,我们要充分尊重民意,不能为了填补养老基金的亏空而操之过急,赶进度执行延退政策。

精英群体靠脑力劳动为生,不愁吃喝,也不愁养老,到了60岁继续干下去当然没问题,但那些中低收入的重体力劳动者,何来能力去“活到老,干到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