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根本没意识到,我们处于一个多么关键的历史时期,现在大家一说起消费和经济数据,大多都是持比较悲观的情绪,但其实,如果你把看问题的视野拉得足够宽足够远,你又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比如说现在咱们的消费市场,直观来看就是两点:


(相关资料图)

第一, 外需不振,7月份出口同比下降了14.5%,这是非常大的降幅。

第二, 内需不振,老百姓不敢花钱,CPI指数持续降低,工厂的东西卖不出去。

如果你只看这两个现象,肯定会得出一个悲观的预期,到处和人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但如果你把视野扩大,去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你对当下的经济环境又会有新的理解。

比如说外需不振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这件事问题的根源压根就不在国内,而是在西方那里,给大家看两组对比数据:

第一,2020年疫情刚发生的时候,为了解决没有存款的美国人的生存问题,也主要为了维稳,美国政府发出了大约5万亿美元救助金,其中2.1万亿美元变成了当时美国人的存款,靠着这笔存款,美国人安稳的度过了这三年时间,所以这几年美国账面上的经济数据,看起来一直还可以。

再来看第二组数据,随着存款的不断消耗,到了2023年6月份的时候,美国人拿到的那2.1万亿美元的存款已经快速缩水到了3700亿,存款减少,自然会出现购买力下滑,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美国的进出口数据,和去年第二季度相比,今年跌了9%。

欧洲人更惨,直接跌了18%,大家都知道,欧美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是购买中国商品的两大主力军,当他们家里都没有余粮的时候,我们的出口数据不下滑那才真叫奇怪。

所以今年我们的外需为啥不行,我可以说很多原因,比如美国想和我们脱钩、国外制造业恢复、美联储加息等等,这都是原因之一,但归根到底还是一句话的事——欧美自己也变穷了。

这就是客观事实。

再来看内需不振这件事,每次看到专家说要刺激消费,我就觉得很滑稽,消费是世界上最不需要刺激的事,人要吃饭、要旅游、要买衣服、要住大房子、要玩游戏充神器,这些行为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如果消费不太给力,那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1. 老百姓口袋里是真的没钱。

2. 大家对未来的预期不佳,不敢花钱。

当前我们是哪种情况呢?我认为是二者叠加,相辅相成。

首先说没钱这事,疫情三年,确实消耗掉了老百姓很大一笔存款,今年放开之后,即便各行各业的经济秩序确实在逐渐恢复,但目前大家还处于储蓄恢复阶段,说大白话就是,就算是能赚到钱的人,现在也在补疫情三年消耗的亏空,至于那些今年也没赚到钱的人,也真的是没有能力出去消费。

再说对未来的预期这件事,关注我比较久的朋友应该清楚,我一直都是相对乐观的那批人,一直在努力传递给大家一个乐观的预期,为什么我要这样做?

因为第一点,我喜欢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不会因为一时的负面就动摇自己的长期观点,咱们祖国现在还处于一个整体上升的势头,这个大趋势是没有改变的,我们要相信上面的决策能力。

第二,消极情绪这件事,是会传染的,而且是有可能会自我实现的。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案例,房价会不会跌这件事,这个事本身就很玄学,如果所有人都认为房价未来一定会跌,那大家肯定都不会买,全体观望等待房价继续跌,跌得越狠,大家观望情绪越浓,直到房子跌到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

咱们的经济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网上天天都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消息,那就会传递给大家一个消极的预期,人都是趋利避害,规避风险的,当所有人都觉得未来不会太好的时候,大家就会自动压缩消费,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

老百姓不消费,工厂就会没有订单,店铺就会没利润,大家都知道创业不赚钱,就没人开店铺、开工厂,创业的少了,招人的自然也少了,然后就出现了一批找不到工作的人。

当就业有了问题,也会冲击到那些有工作的人,因为很简单的逻辑,市面上都是找工作的人,那企业就可以任意挑选了,你要月薪1万,五险一金,结果求职的那个只要月薪8000,五险,然后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要月薪3000,不要社保,老板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选,这样卷下去,就会导致社会薪资水平大跳水,然后继续影响消费,无限循环。

你看,一个消极的预期,就这样自我实现了,这就是我不喜欢唱衰的原因,因为毫无意义,只会影响大家的现实生活。

当然,我也不是要大家去天天吹牛,超越美国,宇宙第一,而是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客观的看待现在的经济问题。

现在咱们的发展之所以没有以前那么给力,是因为上面在主动进行结构调整,要经济数据短期的辉煌,其实很简单,房地产再炒一炒,教培再大力支持,医疗市场也进行放开,只要做一条,都能很明显的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打这种肾上腺素毫无意义,我们要的是未来几十年的长久健康发展。

所以敏锐的人应该早就发现了,在疫情这几年的窗口期,其实我们做了好多非常大的变革,涉及到教育、住房、医疗三个重要领域。

教育领域大家都看到了,双减政策,不允许教育资本化,不支持教育领域进行军备竞赛。

住房领域三条红线,态度非常明显,那就是房住不炒,不允许继续大幅上涨。

至于医疗领域,最近的医疗反腐大家也看到了,每天都有医疗领域的领导落马,这是要整顿整个医疗系统了。

这三件事之所以选择疫情时期去做,是因为这几件事肯定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疫情期间大家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很高,所以趁机进行结构大调整是很正确的。

但正是因为卡住了这几个领域,这几年我们才会感觉到落差有点明显,毕竟房地产是十万亿百万亿规模的行业,教培也是十万亿规模的行业,这些行业被控住了速,想不影响大家的生活那是不可能的。

虽然大家现在感觉有点难,但这些事情也是必须要做的,因为中国要想成为发达国家,现在有一个很大的坎,只要跨过去了,就能继续健康发展二十年,这个坎就是如何恢复老百姓对中国发展的信心?

前面我已经解释过了,消极预期会自我实现,同样的道理,积极预期,也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走向,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咱们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提振大家的信心,要实现这个目标,无非就是要做好两件事:

1.提高大家的收入。

怎么做这件事?像美国那样发钱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人民币不是世界货币,印得越多,最后造成的通货膨胀只能我们自己承担。

既然这样不行,那出路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产业升级,把西方赚钱的产业给抢过来,把韩国、瑞典的造船业、美国法国的飞机行业、荷兰的光刻机、还有微电子、空天科学、生物工程、新能源……这些领域,全部攻克,我们自己去赚大钱,收入自然就上去了。

目前最明显的就是汽车行业,我们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把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从1000万提升到了2000万,汽车行业从业者工资也有所提升,而与之对应的,则是日本德国汽车品牌的销量下滑,利润被抢走。

只不过产业升级的过程肯定比较缓慢,这需要一个过程,而我们恰好卡在了这个转型期。

除了提高收入这一条,还有另一个出路,那就是第2点,降低大家的开支,大家开支减少了,剩下的钱自然也多了,消费自然就起来了。

至于怎么降开支呢?咱们老百姓最大的开支现在无非就是三点。

1. 住房。

2. 教育。

3. 医疗。

只要这三个领域进行结构调整,让大家少花钱就能解决好三大刚需问题,大家对未来的预期自然就又恢复了,没有了后顾之忧,才敢放心大胆的消费。

这样,中国经济才能走向良性发展的正循环,只有做好了这些事,我们才能迈过成为发达国家的那道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