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爆料湖北武昌首义学院一名女辅导员要求女生“群策群力助力男生宿舍卫生”,具体操作是抽签“统一一天进男生宿舍”,网爆帖一出瞬间引爆舆论。对此有记者多次联系首义学院,学生处工作人员称需要进行核查,当前并未获得正面回应。

一定程度上,那篇题为《挂一下同学的学校,活在大清吗?》即便说的是事实,但是从标题到内容,其实充满了偏见和情绪。实际上,所谓的“女生被要求抽签进男生宿舍搞卫生”只是“男生寝室卫生挺头疼,希望全体女生群策群力助力班级男生宿舍,改善环境”。

而且主要是“改造”环境,并非天天如此或是每周都去,也就是说更倾向于通过女生的“改造”,让男生们学会更好地维护宿舍环境。之所以这样讲,并不是为那位女辅导员辩解什么,而是舆论层面不该太过激动的上立场强度。


(相关资料图)

坦白讲,很多事情一旦上了立场强度,就没法说了,也没法看了,留下的只是吵闹的一地鸡毛。比如在这个事情上,题目《挂一下同学的学校,活在大清吗?》其实就很带节奏,不仅把女辅导员直接扼杀在学校的摇篮里,更是将学校直接挂在历史的路灯上进行拷问。

所以也就能理解,为何学生处工作人员只能简要回应,因为类似的事情处置不好,可能会引发再次上立场强度。只是我们稍微捋一捋这件事情的立场强度会发现,不论是那篇文章,还是舆论层面泛起的“结构性压迫论”,都其实有点只说女生的理,不讲男生的义。

因为我们都知道,类似的事情要是性别互换,估计眼下的骂声就变成夸声。舆论的反响很可能就是“培养好男人从校园做起,女辅导员真是办了件好事”。就此不得不承认,在这件事情上,又进入了性别立场上的双标困境。

直接来看,网爆帖也好,舆论反应也罢,好像是为维护女生的权益,说得更大一些是维护女性权益。但是更普遍来看,这其实是在葬送女性权益。因为只有摒弃“我弱我有理”的思考模式,才可能得到更多尊重,更多权益,更多机会。

说回“女生被要求抽签进男生宿舍搞卫生”这件事情,如果人们认为这样是损害了女生的权益,那么意味着“男生被要求抽签进女生宿舍搞卫生”也损害了男生的权益。如此之下,意思谁也不要帮谁,好像就万事大吉了。

可问题是,在一些事情上,总免不了两性互帮互助。如此之下,要是摆脱不了“性别双标”这个思维陷阱,意味着基于社会综合定位下弱者的一方可能会更加举步维艰。所以面对“女生被要求抽签进男生宿舍搞卫生”这件事情,如果上来就是拿立场强度说事,如果是女性,显然是“自掘坟”,如果是男性,那么就是典型的“揣着坏”。

当然这样强调,也并非说那位女辅导员做得就没毛病,而是指出毛病也要做到准确才行,否则动辄就上强度、祭大旗,这种操作放在谁身上也是扛不住的,关键是这么搞下去,非但不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大了,而且是纯属内耗的更大了,不是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更大了。

换言之,针对女辅导员要求女生“群策群力助力男生宿舍卫生”这件事情,可以从是否适当层面进行思考,但是没必要用“活在大清吗”和“性别权益”这种强度立场进行兴师问罪。也就是,追问无差别的互助是否适当就行了,再讲得多了,就是矫情了,当然也是自黑自害了。

与此同时,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相关解读,都先要基于事实进行阅读理解过关,而非是上来就各种充满节奏的“标题”和“情绪”。因为很多情况下,事实是一回事,发酵起来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只有清晰地掰扯开来,才能知道事情到底是咋回事,而非是没等掰扯明白,就开始搬着小板凳,等待核查、等待通报。

由此我们再去审视那篇题为《挂一下同学的学校,活在大清吗?》的文章,只想说情绪上勉强可以理解,但是从追问层面来讲,非但不够准确,而且充满误导情绪和挑事节奏。当然,如果只是针对事件进行发声,除了想说“性别互换又咋说”,还想说“下次能不能把强度立场缩放准确一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