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著名导演郭宝昌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尊重郭宝昌本人及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被圈内尊称为“宝爷”的郭宝昌一生传奇,他历时半生创作的《大宅门》在2001年被搬上电视荧屏,播出时万人空巷,在央视创下了17.74的收视率,更成为影响了几代人的传世之作。

郭宝昌原名李保常,1940年出生在北京。两岁丧父,他被生母卖到了吴家,随后又辗转卖进了“同仁堂”。因养母姓郭,他改名郭宝昌。最初,郭宝昌和奶奶(养母的母亲)一起生活,12岁后才被接回大宅门。

二十多年在大宅门的生活,深深影响着郭宝昌。早在16岁那年,他就动笔书写以“同仁堂”为原型的《大宅门》,当时他以自己成长的所见所闻为素材,整个故事都充满了批判性。没想到,养母郭榕看到手稿后怒斥他“你胡写就不行”,手稿也随之消失。

而在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郭宝昌在导师田风的鼓励下再次动笔。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的创作成了祸事。此后,他曾两次再写《大宅门》,可惜相关手稿都没能得到保存。

一直到1995年后,当时已经有不少佳作在手的郭宝昌推掉了一切片约,再次开始了《大宅门》的创作。他后来回忆说,自己希望写出民族资本家的奋斗与挣扎,写出一个大家庭人物关系的变化,更要反映出历史对人性的影响。

在整整四个半月的创作里,郭宝昌杜绝外界的一切影响,单位里的分房、定级、涨工资也抛在脑后,“每天七点起床,八时准时坐到书桌前写剧本。夜里十二点准时睡觉,不参与任何社会活动,不接见任何亲朋好友,冰箱里装满各种熟食,烧一大壶开水。”其中,以养母郭榕为原型的“李香秀”是他最难写的一个角色,“母亲当年的怒容历历在目,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我母亲。于是每场戏,每句词,每个动作我都字斟句酌、小心翼翼,绝不能让母亲挑出一丝一毫的毛病来。我把对母亲的怀念、敬仰、深深的爱都寄托在这个人物身上了。”

六年之后,电视剧《大宅门》播出。剧中鲜明的人物和跌宕的故事,迅速吸引了观众:无论是斯琴高娃扮演的当家人二奶奶白文氏,还是兼具豪气和痞气的七爷白景琦,乃至于充满悲剧色彩的杨九红、痴心京剧名角的白玉婷……电视剧不仅成功地讲述了这个大家族的百年传奇,也留下了一个个足以“封神”的人物。

而用郭宝昌自己的话说,剧本三分虚七分实,自己还有太多的故事没有写完。此后,《大宅门》又推出了话剧、京剧版,同样大受好评。

除了跌宕半生创作《大宅门》的历程外,郭宝昌也被称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伯乐。1983年,当时在广西电影制片厂任职的郭宝昌大力扶植新人,支持张艺谋、陈凯歌等创作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第五代导演的代表性作品。多年后,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姜文、何群等导演也在《大宅门》中客串,这种“星光熠熠”的场面至今也鲜有作品能够超越。

10月12日,张艺谋特别发文悼念郭宝昌,直言心中“不胜哀伤”,“82年毕业分到广西厂,初来乍到的几个年轻人,得到‘郭爷’的举荐和欣赏,感恩之心至今铭记。几个人凡去他家蹭饭时,回回听他聊‘大宅门’梦,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令人唏嘘。”

生活中的郭宝昌是个戏迷。他从5岁开始看戏,还在15岁那年拜师学艺,与京剧的缘分连绵了一辈子。《大宅门》里白景琦常把京剧《挑滑车》选段挂在嘴边,恰恰投射了郭宝昌对戏的痴迷,一句“看前方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也广为流传。

晚年的郭宝昌笔耕不辍,先后创作了聚焦京剧的《了不起的游戏》、讲述宅门人物故事的《都是大角色》以及长篇小说《大宅门》。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他承认《大宅门》或许是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的高峰,“有人跟我说,郭导再给我们拍几部好看的电视剧吧!我回答,对不起,别说是几个,我一个都拍不了!因为我这一生只能做一件事,就是拍摄《大宅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