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构建能源供给和消纳的新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近日,在谈及今年“双碳”工作推进情况时,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特别提到,正在沙漠、戈壁、荒漠上规划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一句“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就让人们更直观地体会到了新能源的无限潜力。由于风能等固有的随机性、波动性等特征,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加之当地用电需求小、电网结构薄弱,过去张北地区的风能等利用率并不高。而在绿色发展、绿色办奥推动下,各方协同攻关,赋予了“张北柔直工程”12项世界领先技术,有效解决了张北地区绿色电力“并不上”“送不出”“难消纳”三大难题。据测算,到冬残奥会结束时,各场馆将共消耗绿电约4亿度,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奥运周期后,来自张北的绿色电能将直接并入北京电网,每年可向北京地区输送约141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无疑是京津冀地区减少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绿色奥运的“追风”故事,也展现了京津冀实现“双碳”目标的独特优势。一是资源优势。河北省及周边地区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尤其是张家口坝上地区,低山丘陵、高原台地、波状平原,地形条件好,具备建设世界级大型风电场和太阳能发电场的良好条件。二是产业优势。输配电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在京津冀已有一定发展基础。北京是科技创新资源的高地,能为各大工程提供强力科技支撑。最后是协同优势。京津冀一体化已走过8年,三地在许多方面都建立了统筹联动机制,为跨地区项目、工程的顺畅推进,提供着良好的制度保障。资源打底、产业加持、技术助力、协同赋能,京津冀理应在实现“双碳”目标上走在前列、做好示范。

“双碳”行动是大战略,但其带来的改变就在我们身边。近些年,三地携手发力,调结构、促转型,降低碳排放的同时,也助力着一系列生态问题的解决,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成常态。此外,新能源的发展也能推动三地形成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格局。就拿“张北柔直工程”来说,除了拉动当地风、光发电投资,也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为当地乡村振兴带来阳光力量。

从“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到“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追风”的故事彰显了生态的力量、协同的力量。期待三地继续携手同行,让“双碳”的战略红利、政策红利,不断惠及社会、惠及民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