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杨洼船闸周围绿意盎然。黎振平摄

去年6月24日,京杭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通航。那天,西集镇十里八村来看热闹的村民开了眼,满载乘客的游船从京冀两地相向驶来,穿过新落成的杨洼闸。“跨过这道船闸不远,就是河北香河了,联通京冀,我们村也有了重要使命!”“80后”杨洼村村民赵晶晶颇为得意,“水清岸绿、风景宜人,不少游客给我们村子点赞,想到自己的孩子能在这里成长,也是一件乐事。”

赵晶晶的大女儿今年9岁,这个年龄格外活泼好动。暑期,她们母女二人几乎每天都会享受一段幸福的亲子时光——晨跑。清晨6点半准时集合,一大一小,一前一后,沿着运河北岸步道一路向上游奔跑。有时,空气通透,朝阳红似火;有时,晨雾笼罩,如在画中游。轻盈有力的脚步声踏破宁静,与鸟鸣声相伴。没多久,本村、邻村的小伙伴们,也成了晨跑队伍中的一员。

杨洼村距离通州城区超过35公里,在通州算是偏远地区,但随着去年5月底杨洼船闸竣工以及接踵而来的运河京冀段通航,这座静谧而偏远的小村变得热闹起来,不仅本村人爱沿河跑步、遛弯儿,不少城区居民也专门跑来打卡。

“每天到我们村骑行、钓鱼的人可多了。”村民说,以前河是臭的,现在河水有淡淡青草香。两岸裸露的堤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草场、林地。林子里鸟鸣啁啾,很多新鲜鸟儿村里人都叫不上名字。

更让村民们觉得自豪的是,杨洼闸作为京冀交界处重要的水利设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标志性项目。闸的左岸是北京,右岸是河北,船闸的建成,打通了大运河京冀段水路运输的最后一个断点。而像这样的船闸,北运河上一共有三座——甘棠船闸、榆林庄船闸和杨洼船闸。

“如果从河道横截面来看,北运河通州段水位就像个3级台阶。”通州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修建好了船闸,船舶就能平稳、安全过落差水面了。

三座船闸是航路贯通的“金钥匙”。2019年10月,北运河通州城区段(北关闸-甘棠闸)11.4公里实现旅游通航;2021年6月,随着甘棠闸至市界的28.7公里通航,市民乘坐游船能在京杭大运河北京段40公里河道上“一游到底”;2022年6月,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通航,北京也首次出现了跨省际航道和跨省际水上旅游运输,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现在经常能看到运河两岸全副武装的骑行队伍飞驰而来、跑步爱好者快步而过,哪些是北京的,哪些是河北的,根本分不清。”赵晶晶说,守着杨洼闸的杨洼村村民,成了京冀一家亲最直接的见证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