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在《花剌子模信使问题》中讲了一个寓言。

这个故事颇为生僻,不见诸任何正史,王小波说是野史记载,我估计是他杜撰的,因此我称之为寓言。寓言基本上都是虚构的,但预设的情景与故事,一般都具有教育意义,颇含深意。


【资料图】

这个故事说的是,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于是长久下去,国王就只能从信使这儿听到好消息,其结果可想而知。1231年,蒙古大军西征,花剌子模灭亡。不知道当时的国王,是不是听到的都是好消息。

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寓言,是因为这两天,出了个张继科的狗血事件。这位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天王巨星,前两年在一次赌博中欠下巨资写下高利贷借条,而当债主持借条上门时,明明有钱偿还的他,却一边高消费买几百万的豪车,一边把时任女朋友J姓明星的私下视频发给债主抵债。债主转身找J明星要钱,J明星当时就报警了,债主被判入狱7年。

整个事件,核心事实完全建立在张继科本人之上,行为之无耻卑劣,令人发指。然而,当社会舆论几乎众口一词同声谴责的时候,却有另外的声音跳出来指责涉事记者,认为他暗算了J姓女明星,属于居心叵测,一时间成了众矢之的。

这在舆论学上有说头,是典型的混淆视听模糊焦点。一件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不去聚焦核心事实,反而将矛盾对准记者,并引发一干人等附和,能够有效降低对新闻当事人的关注度。具体来说,我不知道是谁从中操作,更不知道是谁获益,但显然有人操纵。

不过,这个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从事实逻辑来看,时间线不支持这种说法。并不是当事记者李微敖率先挑起话题,是有网络传言已经在传播张继科的狗血事件,张继科团队不仅没有承认,而且以强硬姿态要对几个传言网友诉至司法,试图堵上别人的嘴。李微敖看不下去,才站出来说自己手里有证据,从第三方的角度证实了传言,最终引爆舆论。如果不是李微敖仗义执言,以张继科团队的能耐,这事很有可能就会被消失在茫茫网络之间。

记者是社会的报信人,他所关注的是公共利益,只要事涉公共,就有应该公开。即使事实令人不快或者让人感到不舒服,事实就是事实,只要与公共利益相关,就应该被公开。这时候,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事实本身,到底是否真实,只要是真实存在的,记者就应该免责。这应该成为新闻工作的信条,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屡屡被各种立场所左右,以至于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被扭曲的事实。

那么这件事到底是不是公共事件。两位当事人张继科和J姓女明星都是公众人物,责权相等,是现代社会基本原则。他们既然享受到了公众人物带来的好处,就应该承担随之而来的责任,那就是被公众所关注。尤其是张继科,是由海量公共资源积聚,堆肥培育而成的体育明星,既享受了举国体制的便利,又获得了市场的青睐,两头吃,两头的好处都占尽。自然而然,社会公众对他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商家在他身上的巨额投资,看中的就是他的市场价值,而他的市场价值,也是建立在完美人设的道德基础之上的,如果行为道德上确实有亏,隐瞒不报就属于商业欺诈行为。除了商业信誉问题,还有司法问题。J姓女星当是如日中天,各种好莱坞大片带飞,原本是一对神仙眷侣,却惨遭张继科将私拍视频转让他人,继而被敲诈勒索。严格来说,不仅仅是渣的问题,而且已经涉嫌敲诈勒索的主谋。但张继科仅仅是做了个证,便全身而退,也需要追问一下司法公正问题。而司法公正,恰恰是一切公共利益的基础。

所以,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张继科案都涉及到公共利益,记者将其披露具有充分合理的正当性。“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个社会利益多元,立场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事情,如果按照自己是否喜欢来要求记者,久而久之,社会只能充满各种各样圆滑的、正确的、八面玲珑的好消息。这并不是信息时代应该有的样子。我们在ChatGPT的差距已经说明了一切,单一的信息只能是冗余信息,不能带来文明的增长,所以,我们不能把记者变成花剌子模信使。只要事实为真,就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