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之辩,依旧如火如荼,彼此都无法说服对方。

昨天,某官方背书的媒体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文章以质问的口气作为标题,到底是谁在唱衰预制菜。该文章从预制菜的全产业链发展,到促进税收的好处,再到提供大量就业等等,试图通过全方位的利好,来佐证预制菜大势所趋的事实。


(资料图)

此外,文章还列举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外做法,称他们早已形成了完备的预制菜产业模式,已经健健康康地吃了若干年,而在我们国家则起步较晚,大有一种再不追赶就要落后的危机感。

实际上,自从预制菜成为热议话题之后,对预制菜的各种解读就没有停止过,也形成了一种泾渭分明的现象,那就是民间抵制强烈,官方热情不减,一个在拼命地抵制,另一个则在苦口婆心地各种劝解,“你就从了吧,预制菜没那么可怕”。

你若说从产业的角度来解释,还勉强说得过去,但你拿欧美和日本等国家来比较,让人气不打一处来,你们只看到了国外的预制菜应用,却对人家的监管避而不谈。

老百姓为什么对预制菜这么大的抵制情绪,并不是否定这种方式,而是对质量安全的担忧,因为大家太了解食品行业的水深水浅了,大家为此吃过的亏上过的当,每时每刻层出不穷。可是,纵使呼吁不断,我们的食品安全仍然让人不放心。

为什么有条件的人,宁肯多花钱、花大钱从国外购买奶粉,你们心里没点数吗?但凡家里有个能让人放心的奶粉,谁愿意舍近求远去当那个冤大头?

预制菜是一个多环节的产业,从产地到餐桌,需要经过很多人的手,在这个链条上,只要有一个人缺德,最后流到餐桌的都是不合格食品。但看看我们的监管,能给我们多大的信心?又如何让大家放心。

说实话,就现在的食品安全而言,我们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不见为净而已,如果真的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来检测,你能保证有多大的比例是绝对安全的?反正我是没有太大信心。

所以,既然要和国外对比,那么就来个全方位的比较,不要净挑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去说,咱们不说你高于国外,起码达到国外的食品标准也行,如果这个真能做到了,再来和大家说预制菜的事。

另外,现在还有一个逻辑上的常识错误,对预制菜“只讲安全不谈营养”,认为学校的餐食似乎只要不让人中毒就是一种成功,至于营养健康并不在考虑范畴。我们给孩子提供的预制菜,难道标准已经低到只要不出问题就行了吗?

任何饭菜,除了吃饱吃安全之外,最大的功能是营养,尤其对正处于身体成长期的孩子而言,吃不坏不是唯一标准,吃出营养,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才是根本的要求。学生除了要吃得安全,更要吃得好,事实上许多家长最为担心的,就是预制菜的营养问题。

对于预制菜进校园,我比较赞同大多数人的意见,谁提倡预制菜谁就先吃,你们先带头打个样,把工作餐和接待餐都换成预制菜。确实没有问题了,不用你们说,大家也会接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