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8个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要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 年,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 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方案》的发布不仅加快了“无废城市”建设推进的速度和力度,同时也给环保产业中的大固废市场带来了空前的利好信号。
一、为什么要搞“无废城市”建设?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7年,202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0194.4万吨,处置量20084.3万吨,处置率为99.5%。
近些年,随着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出现,固体废物增长也不容忽视。由于回收、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不充分,无害化处理不及时,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差距较大。
二、“无废城市”建设目前处在什么阶段?
我国是较早提出此概念的国家,但相比于发达国家,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起步稍晚了些。目前,我国“无废城市”建设处于探索期,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都有较大提升空间,但这也恰恰给各细分领域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近两年,在“无废城市”概念的助推下,中国的固废处理市场已超越污水处理市场,成为增速最快、新增业务量最多的板块,也成为资本和企业家必争的战略高地。
三、我国“无废城市”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
1、工业固废市场
工业固废作为“无废城市”概念里的关键一环,此板块的固废治理是无废城市试点的重点方向。
首批“11+5”试点城市多半是传统工业重城,这些城市在工业固废的处置方面需求大,紧迫性强,也成为了“无废城市”建设后,工业固废处理市场爆发最快最全面的区域。
工业固废处理成为“无废城市”建设中的核心问题,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
过去二三十年,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工业领域发展迅速,规模巨大。这次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试点城市,主要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重点,为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零增长探索路径。
以下便是几个典型的治理案例:
徐州市在全国地级市层面出台首个《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徐州形成工程机械绿色再制造等34项技术示范,并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发布《黄淮海平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标准》《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技术标准》。
绍兴市推动集聚与技改、集聚与投入、集聚与提档“三结合”。34家印染企业集群组成5个团,全部签约落户并开工建设,剩余13家选择兼并重组、转型和征收方式退出。
雄安新区推进传统产业转移转型,构建绿色循环模式。建立历史的遗存工业固废管理台账,共计58处区域76个点位,约53万立方米。
深圳市建设绿色供应链制造体系,清理淘汰低端落后企业601家,完成强制清洁生产与自愿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80家,建设2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完成4个绿色供应链认定和55个绿色产品认证,培育6家第三方绿色制造咨询服务机构,实现固废源头减量329吨/天。
随着政策发布,各地也在大力开展相关推进工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工业固废处理领域现阶段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在2021年的环保督察中,暴露出大量与工业固体废物相关的问题。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恰恰是工业固废市场的潜在机遇。问题越大越难,对于企业来讲就越有机会参与进去,也会有更多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层面的创新空间。
2、农业固废市场
过去二三十年,我们的环保工作多是在城市中开展,解决城市污水和固废处理问题。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和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根据2020年6月9日,生态环境部、统计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种植业秸秆产生量为8.05亿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6.74亿吨,秸秆利用量5.85亿吨;畜牧养殖业造成的水污染物排放量中化学需氧量1000.53万吨,氨氮11.09万吨,总氮59.63万吨,总磷11.97万吨。
总体看来,我国农业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无废城市”的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到:
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建立种养循环发展机制为核心,逐步实现畜禽粪污就近就地综合利用。以收集、利用等环节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原则,推动区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利用。以回收、处理等环节为重点,提升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再利用水平。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回收利用体系。
对于农业固废来讲,治理端的关键点是收集、利用、回收、处理形成的闭环系统,并推广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技术,减少地膜使用。而在前端,国家提倡的是源头减量化和无害化。这意味着农民将采用增施有机肥、 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技术,持续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比例。
根据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我国禽畜粪便综合利用率为76%,禽畜粪便综合利用方式主要分为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三大类,其中肥料化是主要的综合利用方式,占比约为58%,禽畜粪便肥料化处理中,堆肥处理占大部分。
从长远来看,农业固废将从现阶段的末端治理逐步往前端延伸,在前端着力,通过无害化、资源化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厨余垃圾资源化市场
随着垃圾分类政策在全国多数城市开展,厨余垃圾处理市场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释放。2018-2021年,市场释放的餐厨/厨余垃圾处理市场化项目逐年增加,以购买服务模式为主。
2019-2021年餐厨收运均价为172.3元/吨,处理均价为238.3元/吨,收处一体均价为293.3元/吨。厨余垃圾的收运均价在144.8元/吨,处理均价238.9元/吨,收处一体均价为340.1元/吨。
从历年收处的价格增长上,我们可以看到厨余处理市场的一个正向信号。而在企业的战略规划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行业内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开始布局并把厨余垃圾作为经营战略的重点方向。不过,从全国竞争格局来看,我国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从业的企业数量不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目前涉足餐厨垃圾处理的企业主要是区域环境集团型企业和以提供技术和设备为主的企业,且单个企业的处置规模较小,还没有出现具有明显优势的行业龙头。
未来几年,受餐饮行业高速发展驱动及“十四五”规划影响,中国厨余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4、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市场
建筑垃圾是很容易被大众忽视的一个领域,但其在城市垃圾中占比非常高。近两年,随着环保监管趋严,建筑垃圾处理市场出现了集中的需求释放。在此背景下,原来以填埋为主的建筑垃圾,迎来了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发展机遇。
2020年9月1日的新固废法,将建筑垃圾单独列置,提出建立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垃圾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行为。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指导方法进行测算,2021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预计为35.34-45.16 亿吨,市场空间超千亿,到2023年建筑垃圾产生量预计超55亿吨。
如此大的增量市场,对于整个固废市场来讲将会是一个持续的利好,这对于布局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环保企业来讲,无疑为企业的战略纵深布局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大趋势下,专注于此领域的环保企业也有了通过技术构筑商业壁垒的机会,这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市场的健康发展来讲也将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四、展示“无废城市”经验模式 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为了响应国家“无废城市”建设的号召,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将在2022年6月15日-17日举办第20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无废城市”专区(详见微信《推动绿色发展,共建“无废城市”——CIEPEC2022“无废城市”展示专区邀您来展》)将是本次展览会的一大亮点。欢迎“11+5”个试点城市参加专区进行展示,欢迎“十四五”期间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前来参观交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