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瑞正在根据订单取货。(孙佳丽摄)
编者按
疫情之下,生活性服务业率先受到冲击,也最先在夹缝中求生机。沿街包子铺,新推出的外带生意红红火火;社区团购群里,每日汇集着邻居们的需要和愿望;小区旁的生鲜店,守护着居民“菜篮子”的最后100米……从业者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维持着这座城市的稳定运转,每一个普通人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普通人都不普通。
即日起,宁波日报报网端推出“守护‘烟火气’”系列报道,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心愿,记下他们的坚韧和不屈。
“您有一个新任务通知!”
在叮咚买菜海曙区月湖站,随处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机械派单声。仅有70厘米宽的货架过道,两名分拣员拎着成袋商品相向遭遇,却在接近时各自侧身。在塑料袋的摩擦声中,匆匆的步伐没有丝毫停歇。
有序、高效,常年在300平方米的前置仓中“竞走”,没有人比仓管员姚小瑞更清楚疫情发生后,这里的改变。
仓管员的“兼职”生活
记者见到姚小瑞时,刚分拣完一个订单的她又接到了新任务,住在银润豪景小区的顾客下了一个重达20公斤的订单:一袋大米和两大桶矿泉水。
这根本难不倒她。只见姚小瑞左手拿着分拣枪,右手拿着白色塑料袋,一抓一扫一扛,健步如飞,1分钟内就装好了。除了眼快、手准,她还会按照“重不压轻、不同温层、易碎品单独打包”的原则将商品包装整理,稳当地放置到取货台上。
“其实,分拣并不是我的本职工作。但这轮疫情发生以来,前置仓的4名分拣员根本忙不过来。我作为仓管员,能多做一点是一点。”姚小瑞说。
3月末宁波多点散发的新冠疫情,是姚小瑞“兼职”分拣员的根本原因。
“我记得很清楚,平日里的订单一般维持在两位数。但就在3月31日中午,订单一下子暴涨到300多单,订单条的长度都翻了倍,米面粮油等平时销售量不高的‘大件’一下子蹿上了销售热榜。”
在姚小瑞的回忆里,此起彼伏的派单声中,货架上的商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平日里到晚上8点依旧有货的鸡毛菜,下午2点左右就售罄了;早上堆成小山的面包糕点,很快被几个大单“瓜分一空”……
当天下午三四点,订单量仍居高不下。眼见4名分拣员忙得脚不沾地,订单一单未完、一单又起,姚小瑞在完成本职工作后迅速顶上,给他们搭了把手。
在叮咚买菜海曙区负责人赵天豪眼里,疫情带来的订单量暴涨,映射出一个事实,那就是眼下,人们对线上买菜的需求和依赖度正在增加。300平方米的前置仓,正成为线上买菜无比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疫情中展现了极大的保供效应和抗风险能力。
“这里正成为城市‘烟火气’的又一个发源点。无论是仓管员‘兼职’分拣员,还是配送员跨区域支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守护好这份‘烟火气’。”他说。
疫情下的另一种生活
姚小瑞的年纪并不大,这名“90后”第一次从河南老家来到宁波,是在2019年。
初到宁波,她在江北开了一家小吃店。一个人撑起一家店固然辛苦,但她咬牙坚持,生意一天好过一天。可惜的是,那年冬天暴发的疫情直接击垮了这家小店,当时,姚小瑞的孩子才3岁。光靠丈夫的收入难以支撑起整个家庭的生活,有经营经验的姚小瑞最终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成为叮咚买菜海曙区月湖站的一名仓管员。
仓管员的工作内容概括起来,无非“巡、检”二字,在实际操作中却不然。每天早晨6点半,在叮咚买菜更新线上库存前,姚小瑞必须抵达月湖站,跟上夜班的同事确认好当天到库的所有商品。检查完近3000种商品的数量和质量后,她还要核对每款生鲜类产品的“浙冷链”追溯码,确保“一物一扫”。
“生鲜商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比如土豆发芽、韭黄发青、叶菜腐烂,我会第一时间反馈给站长,下架或销毁相关商品。”姚小瑞说,做完这些后,她才会用分拣枪,将可供商品的种类、库存一一发送至叮咚买菜的数字系统,确保8点以后消费者在APP上看到的库存数量“所见即所有”。
接下来,姚小瑞还需随时根据订单情况,检查商品质量,明确商品库存,记录销售数据。
在时代中求新求变,对于一种业态而言,是生存;但对于其中每一个微小的个体而言,则是生活。
“因为早出晚归,我也成了叮咚买菜的忠实顾客,陪伴孩子的时间比之前少了很多。我告诉孩子,疫情期间妈妈可能没时间陪他,也没法做他想吃的菜,但孩子很懂事。他问,等妈妈打败疫情,是不是就可以了?听到这句话,我浑身充满了力量!”姚小瑞笑着说。
“打败疫情”,向着这个愿望,人人都为之努力着——月湖站中“竞走”的分拣员,微信步数最少也有4万步;月湖站门口,配送员取走一个个打包好的商品,跨上刚停稳没多久的电动自行车,目的地是月湖站方圆3公里内的万家灯火。 记者 孙佳丽 张凯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