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凤凰周刊报导的一起事件闹的沸沸扬扬,起因是因为2月10日发布的一篇文章:

《今年全市已查获酒醉驾624起,其中女司机25人,有你认识的吗?她们最高的喝了多少?》


(资料图)

或许这样的标题很多人都习以为常,乍一看没什么大问题,但细品一番却有不同的意味。

醉驾624起,其中女司机的仅25人,为何只提少数,而不提多数呢?

发现这个问题的人不少,有网友直接开腔嘲讽:

“624个人当中,才25个有性别。”

这话一出,我就知道,事件开始大条了。

果不其然,在这句评论的下方,很多人或“直抒胸臆”或“阴阳怪气”,言论直指性别歧视。

甚至有网友直接帮改标题:

《全市查获酒醉驾624起,其中男性司机599人,有你认识的吗?》

言语中的不满之色溢于言表,目前这篇文章因争议太大已然删除,但大众的怒气似乎还并没能平息。

只能说这篇文章起这样的标题,当真是一大败笔,挨骂一点都不冤。

624起的交通事故,女司机仅25人,若他们换个标题写:

“624起的交通事故,女司机仅25人,谁还敢称她们是马路杀手?”

那么舆论的风向是不是就会立马不一样?

近些年因为网络的兴起,各种“女司机”的车技、事故被单独拎出来放大去说,导致“女司机”逐渐成为车技差,事故多的代名词。

最开始,这只是有些人为了博眼球发布的,然而想吃这种流量的人多了,女司机这个群体就自然成为了“被牺牲者”。

诚然,女司机中定然会有车技差的,但若拉一下交通事故的占比,我都不用多想,定然远逊于男司机。

“一件事只有因为稀少且离奇,才会被大众所关注,如果类似的事情太多,大众只会习以为常。”

很多人在看待跟“女司机”的相关事件时并未想到这一点,只是看别人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就去相信。

过多的盲从,导致女司机的风向标逐渐偏移,甚至于越来越多的人拿女司机去“调侃”。

很多人都说这一次事件带有歧视色彩,从表面上来说,或许真的脱不开这一层意思,但倘若认真去思考,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到底该有多大规模的偏见,才能连官方都带偏?

我不为他们说话,但我想在此替所有的女司机说一句公道话:

“别再拿少数人的事博眼球了,个别从来不能代表所有,开口请慎重。”

关于女司机的偏见,真的该从里到外,全部清洗一遍。

先前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位公交车女司机因为行人正在过马路停车礼让,却不料下一刻突然发生车祸,车头遭到猛烈的撞击,女司机也受到了冲击,即将陷入昏迷。

当下的她或许明白自己即将失去意识,所以强撑着踩着刹车,左手不断的想要去触摸手刹,但前面未能成功。

直到她强行用自己最后的力气让身体稍微回正一些,才刚好够到手刹拉了一下,在拉完手刹后,她的左手还在不断地摸索,意识朦胧之间还在极力的想去确认手刹是否真的拉上。

最后她强撑着不是,坐起看了一眼手刹,确认拉上后才失去意识昏迷。

女司机并不是只有不好的一面,只是少的一面鲜有人去报道而已。

流量时代,不够博眼球的事件大多数时候都会被人摒弃,甚至现在各种商家的宣传,都带有“暗示性绑架消费”的意味。

什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买就是不爱”、“没有S曲线的你,和男人有什么区别”、“爱她,就要给她买xxx”...

生活中其实存在着许多不易被察觉的“擦边语言”,但说实在,这也只是有些人为了赚钱抛出来的“噱头”。

虽说是噱头,在金钱的支持下,这种“噱头”确实能在潜移默化下影响到不少人。

我们无法去控制这种现象,但却能提高自己的认知,让自己不再成为别人可以愚弄的对象。

愚弄人者,必将自讨苦吃。

靠博眼球行为挣钱就如无根之浮萍,终将自食恶果,被社会摒弃。

我看到很多人写这起事件的时候,都是在为女性惋惜,他们说的话不假,在某些方面来说,女性确实无端受了很多的委屈。

因为“糊涂”和“装睡”的人,还太多了。

我看到很多人都写:“虽然我知道无力改变,但还忍不住想发声。”

有清醒者,也有言论偏激者,但无论如何事件都应该冷静且理性的应对。

存在不公,自然要为弱势者发言,但有些时候我们也应该懂一个道理:

“为何我要发言?我当如何发言才能让更多的人变得清醒?”

世俗的枷锁,沉重的令人难以想象,一人呐喊的声音,终将会被人潮淹没。

但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声音加入呐喊,那么偏见也终将有一天会被掀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