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刘冠林(左一)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工作组部分工作人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

刘冠林 大兴区黄村镇市民活动中心副主任

第一次看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表彰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时,刘冠林其实有点意外。他是大兴区黄村镇市民活动中心副主任,黄村镇是本次冬奥会闭幕式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演职人员的训练基地,刘冠林全程参与了这些演职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其实这份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黄村镇的,镇里、区里各部门通力合作,才确保了这次保障活动的顺利。”刘冠林对新京报记者说。

一顿特别的年夜饭

直到3月13日,冬残奥会闭幕式顺利进行,刘冠林紧绷了两个多月的弦终于松了下来。“演职人员在这里一天,我们就要负责他们所有的后勤保障。”刘冠林说。

1月19日是农历腊月十七,晚上5点,天已经擦黑,第一批来自秦皇岛的450位师生团队到达北京站,两个小时后,刘冠林和同事们也见到了这些等待已久的孩子。当时的北京还是寒冬,考虑到室外气温低,刘冠林特意安排医护人员在车上给孩子们做核酸检测。

紧接着,来自山东、江苏、河北、吉林等地的演职人员,陆续抵达黄村镇。刘冠林和同事们要协助镇里,共同保障冬奥会闭幕式1400多位演职人员、冬残奥会开闭幕式200多位演职人员的后勤服务,涉及训练场地的卫生、临时厕所的搭建、训练场地的消杀、演职人员的核酸检测以及住宿安排等工作。

冬奥会闭幕式演职人员的驻地训练期长达21天,孩子们在训练的过程中度过了春节。“当时,参与冬奥会闭幕式的1400多位演职人员在黄村过了个年。”刘冠林向记者介绍,年前腊月二十八,黄村镇党委书记莎红高特意嘱咐我,黄村镇也是这些孩子们的家,让他们在黄村过好年也是一大任务。除夕那天晚上,黄村镇的工作人员在师生训练的学校场地搭建了临时桌椅,孩子们在北京也吃上了一顿特别的年夜饭。刘冠林向记者介绍,让这些演职人员在训练场地能够吃上一顿年夜饭,是克服困难也要满足的,当时工作的保洁员都特别理解。

“成功有你们一份”

刘冠林工作的市民活动中心,所有工作人员加起来一共十多个人,今年33岁的刘冠林,是团队的“大哥哥”。

记者了解到,在黄村镇,演职人员训练的场地集中在两个学校,其中一个训练场地就有7000多平方米,每天两万多平方米的消杀任务并不容易。冬奥会闭幕式演职人员在驻地的训练持续了21天,后期,冬奥会闭幕式演职人员全员集结在黄村镇,进行了十多天的全要素演练。刘冠林说,当时是每天早晚都要对训练场地进行消杀。

为了减少流动,演职人员日常在场地吃饭。刘冠林告诉记者,场地日常需要镇里十多个保洁员维护,为了让他们过年留下来,镇里提前做好了这些保洁员的工作,让他们专职做场地的保洁工作。此外,镇里的安保人员每隔两小时巡查,保证场地安全。

演职人员驻地训练期间,当时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对驻地来说,保障来自全国各地演职人员的防疫安全是第一位的。在黄村镇训练期间,演职人员需要每周做一次核酸检测,此外,每次进入鸟巢和返回训练场地时,都需要进行核酸检测。

让刘冠林格外感动的是,冬奥会闭幕式结束后,导演组发来了感谢的消息,“感谢驻地的保障,冬奥会闭幕式的成功有你们一份。”冬残奥会闭幕式之后,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工作组也发来了感谢信息,“感谢您和黄村镇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你们的付出与帮助,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才实现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让演职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驻地训练采取封闭化管理,演职人员每天两点一线,往返于训练场地和住宿酒店。刘冠林说,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在这两点一线的过程中找到家的感觉,这些孩子们来自外省地区,我们代表的是北京,尽最大能力给他们提供服务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演职人员大多数是学生,其中以大学生为主。刘冠林作为师生们在北京黄村镇的联络员,在训练期间,每天基本上都要接打上百个电话,联系医护人员解决学生拉肚子、对接住宿酒店安排等。其间,北京丰台出现疫情,部分演职人员临时从丰台转移到黄村镇,但就在进入鸟巢彩排时,遇到北京健康宝出现弹窗无法进入,当时已经是凌晨,外省份来的师生并不知道如何解决,于是在第一时间联系了驻地黄村镇。刘冠林说,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权限,但是通过层层上报反映,在两个小时之内,把这些演职人员弹窗的问题解决了。

其实这次后勤保障,并不是我一个人,也不是我们一个镇,能够独立完成工作,整个大兴区都作出了相应的配合,每次协调会都有十多个部门参加,涉及太多部门的工作,他们都是幕后英雄。——刘冠林

推荐内容